最近,无论是新闻还是报纸都纷纷探讨养老金问题,的确养老是关乎所有人的大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社会上引起大问题。对于中国的养老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堪称最具发言权的研究机构之一,这里不仅有中国最顶尖的人口专家曾毅教授,还有赵耀辉教授负责的查尔斯老年调查项目。
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调研数据,2011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1.85亿,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2.16亿。而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尤其是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的老年人口占比将不断提高。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占比可能将达到34%。-
中国在10年前已经进入国际标准的老龄社会,但中国的养老产业却仍在起步阶段,甚至还没有起步?这2亿人的养老究竟该怎么解决?未来的养老产业,其核心究竟应该是什么?哪种模式最适合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国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带着一连串的问题,2013年10月31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20周年/北大国际(BiMBA)15周年庆典【朗润·管理前沿】系列活动走进怀柔,以九华兮秀养老产业集团的发展为模版,近100名学员围绕新型养老产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激烈的探讨。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大源教授率先解读了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政府养老政策的不断调整。
胡大源表示,要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发展养老产业势在必行。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这是中国的传统,如果家庭不负责养老,就是子孙不孝。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增长的迅速,特别是年轻一代生活压力的上升,家庭养老的模式正在发生细微的变化。比如,现在的家庭结构大多是典型的“421”家庭,即夫妻2人要赡养4个老人和抚养1个孩子,生活不堪重负。对于这部分家庭的老人来说,家庭养老模式的弊端会逐渐显现。
此外,因为劳动流动性的增强,很多出国的子女或者国内异地工作的子女都不在父母身边,但是他们有一定经济条件让父母得到更好的照料,对于这部分相对高端的家庭的老人来说,现有的家庭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这些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形成很大的冲击。
对此,胡大源教授认为,探索中国新型养老模式意义重大。胡大源教授正在为大家讲解新型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央视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老年人出于减轻子女负担的考虑,他们愿意放弃家庭养老而选择机构养老。这类老人的思想转变非常有利于新型养老机构的发展。数据同时显示,养老机构的床位在过去4年间增长了45.4%,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增长了20%。但是床位的利用率并没有增长。数字反映出很现实的问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胡大源教授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养老机构能否摸索出一套机制来吸引一批优秀的人才。
在胡大源教授讲解的基础上,杨伟民结合九华兮秀的具体创新,与同学们深入探讨这一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对于有志于投资这一产业的企业家而言,其中的机会点和风险分别在什么地方。
杨伟民表示,这一产业是典型的朝阳产业,虽然其服务对象是“夕阳红”。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这一产业如胡大源教授所讲,蛋糕足够诱人,但困难也不是一般的大。
据杨伟民透露,在九华兮秀,一个普通的护工,月薪可以达到5000元(不含社保、奖金),好一点的护工月薪可达7000元。但是依然招不到人,主要原因是这种职业工作很辛苦,而且得不到社会尊重。
杨伟民表示,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人才,因为养老产业的本质就是服务,不仅是床位、医疗资源等硬件的配套,更是管理细化,尤其是人才的配套。
为此,九华兮秀开创了一条自建护理学校培养员工的路子,并与外部机构合作,但后来发现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在为100多位老人配备的近50名护工中,员工流动率相当高,几乎每天都有离职的。
除了人才难题,运营模式也是养老产业的桎梏。
杨伟民介绍,九华兮秀的运营模式主要是养老社区和以房养老。所谓的养老社区跟传统的社区养老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在服务对象上不同,在养老社区,每一位入住的老人都是服务对象。而社区养老只是一种补充形式,只针对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其次在管理上有很大的差异。
养老社区采用的是全方位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为能力的老人进行划分,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同时协助办理社会保障手续等等。而社区养老通常找义工来为有需
求的老人提供帮助。再次,在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上有很大的差异。胡大源教授与九华兮秀的当家人、国家发展研究院2005级EMBA校友杨伟民合影留念
对社区养老而言,政府虽然一直在呼吁,要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需要,但投资商不会把房地产无偿提供给社区做配套设施。即便现在有的社区提供了配套设施,但是没有护理人才,也就等于形同虚设。而养老社区的所有配套设施都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而设计的,并配备相应密度的护理人员。
杨伟民总结,九华兮秀所做的养老社区实质还是居家养老模式的延伸,是一种新型居家养老机构。它有几大特征,典型的就是美国概念的老年屋和创新的医养结合。用一卡通解决了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自办护理学校解决了人才配备问题;建立文化娱乐设施、开展心理服务解决老人的心理问题;建立食品特工基地解决老人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回答了近10位校友的提问后,杨伟民给有志于养老社区的同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1、以房养老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做养老社区一定要控制人数,因为如果规模过大,服务跟不上,最终肯定不会成功;
3、一定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养老产业,前五年的投入在收入上很可能都是负数,但它又是夕阳行业、朝阳产业,它的回收率是变动的,投入10年之后平均利润率可能会在1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