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发展人类的进步,商业活动在其中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这也造就很多时代商业精英们,商业的繁荣也促使需要大批人才,为此很多高校开始商科MBA教育。相对于美国百年的稳扎稳打,中国21年的MBA之路可谓高歌猛进,可以划分为上世纪90年代初期狂热、末期低潮、近几年再起高潮等3个阶段。MBA系列产品在中国的成功推广背后得益于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对于工商管理类人才与日俱增的刚性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MBA乃至商学院通过搭建名利场而形成的引力,也是MBA繁荣幕后的重要推手。
角逐“实力”与“关系”
国人从不缺少“圈子文化”。人大、长江、中欧、北大光华、北大国际、对外经贸、交大安泰、复旦、清华经管、厦大……这些商学院的EMBA班正在成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昂贵的圈子文化。
EMBA与MBA是两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MBA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按国家划定的录取线统一录取,在取得学籍后按正规研究生标准进行教学管理,做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取得专业硕士学位。在欧美商学院界,主流是MBA而非EMBA(比如哈佛商学院就没有EMBA)。
EMBA直译为高级管理人员MBA或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员一般由公司推荐,利用业余时间集中上课,课程内容广泛,理论与实践平衡,是一种获取学位并且注重学习实践相结合的在职培训,它对升至公司中上层而又无MBA学位的管理人员很有意义。
在中国,来商学院求学的学员目的多元化。热衷“圈子文化”的中国人同时也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和场所,找到自己未来可能的合作伙伴与发展机会。付出时间成本低,结交的圈子质量高的EMBA最为迎合企业管理者的需求。
对于某些读EMBA的高管们来说,师资和课程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同学,而价格越高,门槛越高,进去的同学应该也更有“实力”。攻读EMBA虽说也要面试笔试,但是考的不是学习实力,而是背后的“实力”和“关系”。
探索中前进的EMBA
有专家认为,EBMA是营利性教育项目,应归为非学历教育,这样可以避免学校“贩卖”文凭,同时可以引导学员更关注教育培训本身。
“EMBA的授课有一个特点,先讲课的老师占优势,后面讲的内容前面的教授或多或少都讲过了。”厦门大学EMBA云南班负责人张老师介绍说,比如说管理学概论、公司战略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等课程,里面有很多关于企业管理的内容都是重复的。他认为,EMBA的教师一般都是名师,他们日程紧张,所在地点分散,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各讲各的,没有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另一方面,学员也比较分散,与老师的沟通不充分,反馈与建议又没有得到及时跟踪与调整。
重庆大学房地产MBA云南教学中心李瑞红主任认为,开办之初的EMBA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从MBA课程发展而来的,不可避免地存在同质化倾向,但是EMBA学员的构成、素质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学员的要求。因此,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内商学院在EMBA教育的课程体系、标准配置、师资力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在一直积极探索、不断调整。
本土EMBA教育颇具“西部特色”
云南引进EMBA项目教学的时间并不长。
2009年,云南大学作为云南省唯一一所进入“211工程”的高等院校,获得了EMBA的培养资格,是迄今为止云南省唯一的EMBA培养单位。从2009年至今,共招收了7个教学班成员。
叶峰,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的EMBA及EDP课程教授。在他看来,云南更需要EMBA教育。“首先云南企业家在管人、管事、管游戏规则的能力上还很欠缺,而这正是EMBA学习可以提供的;而且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市场,要想提升规模与质量,管理者必须要能按照资本的要求来打包企业。这也是现阶段云南企业管理者仅靠以往的经验主义是无法实现的。”
尽管云南当地只有云大具备EMBA授课资格,但其他名目的EMBA培训项目还有很多。云南一位王姓教授告诉记者,除了云大,在另外一些学校开设的课程当中,教学内容与云大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学员毕业后没有国家认证的学位证书。还有一种情况,即一些省外高校在云南异地办班。
王教授分析,相较而言,由于云大是云南当地的学校,要做长期的考虑,因此,对质量和声誉就会格外关注,而异地办班则“更多地考虑经济效益,对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具备开设EMBA课程项目资格的高校数量较多。但在西部地区,很多省份只有一所高校有资格开设此项目。“教育部也不希望把这个做滥,因为它比较高端,所以它对整个学校的实力,特别是师资方面的要求会比较高。”王教授说。
地区与地区之间学费的差异也很大,长江商学院学费为65.8万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费达53.8万元,北大EMBA学费69.8万元,而云大EMBA项目的学费是18.8万元/年。
学费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次也与品牌相关。西部一些高校开设EMBA项目的时间较短,品牌不够响;而作为中国商学院的“四大”—长江、中欧、北大、清华,即便学费年年上涨,依然会有全国各地的学员前往求学。
品牌差异还决定着生源性质的差别。据叶峰观察,长江、中欧的学生一般都是私企老总,而国有企业领导和政府官员更青睐清华和北大。
尽管西部地区的EMBA品牌上不如“四大”,但叶峰却认为这是优势。“来讲课的老师都差不多,而学费更低。西南财经大学的第一批EMBA班学费18万元,这样的班性价比就很高”。
EMBA发展应回归教育的本源
目前,国内的一些商学院确实存在浮躁之风,在EMBA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有些商学院EMBA项目招生人数的扩张速度远超过企业家的成长速度。同时,商学院之间同质化程度相当高,课程设置非常类似。此外,一些EMBA俱乐部化,变成了打造“富豪圈”的交际场,校友资源成了商学院招生简章的重点,学员择校时为了扩大高层次人脉,看重的是学校的名气和校友圈资源。
“EMBA的未来首先是要回归教育的本源。”面对种种乱象,有MBA教育专家一针见血指出,教育应有其独立的使命和信仰,不应该去迎合世俗的浮躁和功利。未来的EMBA教育应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下,出现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不断提高行业准入,不同商学院之间应进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
“各大商学院应及时进行理性的冷思考,不断深化和推进商学院EMBA教育的内涵、提升教学品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最根本的。”相关专家如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