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学院 > 热点关注 >

    邝恒生:诠释首创“传媒+教育”的共赢理论

      据在职研究生网了解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新一代的数字传媒大放异彩,随之而来的是传媒教育的兴起。什么是最佳商业模式?说实话,很多年前,我并不知道。那个时候,我以为,做生意嘛,找个场所,弄点资金,就可以了,但其实不然,真正要把一门生意做成功,绝非这么简单,这也是为何同为做生意,甚至是做同一个行业的生意,为何有的人成功了,更多的人却以失败告终。我以为,这之中的原因,就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成功的人因为找到了最佳的商业模式,获得了成功;失败的人因为没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因此失败。

      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做娱乐投资的人那么多,为何只有一个华谊兄弟成其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娱乐公司的原因;中国做辣椒酱的人那么多,为何只有一个“老干妈”成为中国辣椒酱行业最响亮品牌的原因。

      在座的各位对餐饮行业叫得响的牌子一定不会陌生,比如“真功夫”,这是一家不错的企业,在座的有哪位知道它最初的发家史吗?其实它最初呀,就是开在东莞321国道边上的一个叫“168”的小蒸品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蒸食”逐渐被人们认为比“炒食”对健康更有益,于是,他们看到了这之中的商机,便有了今天的真功夫。

      当然,帮助真功夫把这个蒸的功夫发挥到极致的推手,还有当时已经发明出来的一种能快速并保证口味的大型蒸具出现。对此我们可以梳理一下,真功夫其实成功靠的是什么?就是模式,什么模式?创新产品,准确定位的模式。

      模式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如一辆车,如果你的方向没有找对,那么,这辆车就永远开不到你要去的地方。

      企业的生存,当然离不开资本、人力、产品、市场、技术、贸易乃至商业模式,但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中,首推商业模式。其它的要素,都起决于商业模式。成功的商业模式,造就了许多伟大的企业。上世纪最为经典的商业模式,应首推沃尔玛与微软,这两个企业所创造的商业模式成就了两个伟大的企业,把人类在创造商业模式方面的智慧发挥到极至。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由此可见,商业模式十分重要。

      如果我做一家餐饮企业,我会怎么做?

      在座的各位也许还不知道,其实我对餐饮行业是非常感兴趣的。今天在此透露一个秘密,我的梦想是开一家私房菜。不满大家说,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私房16”。但是大家知道我会用什么模式去经营吗?

      想必各位在上期《禄周刊》杂志创刊号里对我有所了解了,我在8年时间里创办了3本刊物,其中一本叫《富周刊》,在这本杂志里,我开了个栏目,叫“富哥饭局”,就是专门对一些有特色的私房菜进行访问、试吃、推介,深得读者好评,在这个栏目知名度提高的同时,我也被当时候认识我的人都叫我“富哥”,以致富哥今天都成了我的一个符号。

      那么,在我这样一个有着这样背景的人,如果去开餐馆,会开什么样的餐馆?当然,前面已经透露会打造一家私房菜。但会用什么方式去做呢?告诉大家,首先,我会抛开传统的做法,大家知道,做餐饮最核心的是什么?是出品,在传统做法里,一般这样的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去找厨师或挖厨师,但是这样的做法成功率有几多不敢恭维,而且就算你找对了厨师,做出了你想要的出品,但也未必就取得了成功,因为这个样子的餐饮企业这时常常面临着两个危机,一是在你找对厨师的时候,你的企业往往已经被厨师绑架了;二是即便厨师不绑架你,你的企业也潜藏着随时改变风格的风险(因为这任厨师如果不干了,再来另一帮厨师,势必能做出同样口味的菜式)。这样,实际上这样的餐饮企业还是没有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真正找到一个成功的最佳商业模式,我会首先在饮食界来一次公开的、声势浩大的出品招募,让厨艺界的各路神仙都来大显身手,我只需找几位美食专家来做评委,让他们发现、评出符合我要求的菜品及厨师,我会将符合我要求的菜的专利买下来,当然包括每一道菜的用料、火候、调配以及所用的厨具、制作流程等等数据都在内。也会把制作出这些出品的厨师请回来,这样,各位现在看看,我有了这些数据及厨师后,我是不是不愁有厨师“反水”或换了厨师我的地球就不转了呢?很显然一切都不用怕了。

      这之中的原因,就是我有了一个最佳的商业模式。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模式克服不了的诸如被厨师绑架等等难题,而且因为有了那些固定下来的数据,哪怕一个从来没有下过厨房的人拿着它依样画葫芦也能把这些菜保质保量地做出来了,这样,你还担心什么呢?

      这样的模式还有几个好处。首先,在一开始招募时,实际上就对这个餐饮做了一个较好的前期宣传,试想这样的招募活动,难道不会引来一些媒体的围观吗?显然会的,这样,通过这些媒体,很好地实现了不花钱的宣传。其次,对于食客也起到一个极大的引诱作用。再次,这样别开生面的活动,无异于告诉天下的食客,这里荟萃了一群顶尖的美厨大师,谁不想来此一品为快呢?

      说到这里,我告诉大家这一个商业模式是我构想了很久的一个计划,我希望在未来禄华学院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一起去探讨,一起去规划资源共享,一起投资把我们这个私房16做大、做强,做成全国连锁,好吗?

      《禄周刊》就是一个创新模式下诞生的刊物

      谈了上述这些,现在我想再来和大家谈谈《禄周刊》是一个怎样的模式。

      常言道,要给别人一桶水,自己必有三桶水。作为《禄周刊》和禄华学院的创始人,我深有同感。

      在过往我创办的这些刊物中,我收获最大的不是金钱,而是无价的人脉以及上千个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案例。尤其是在创办并运营两岸四地发行的《富周刊》时,我结识了港澳、内地的企业达5万余家,并与当中的绝大部分企业家成为了好朋友。

      我为什么要办《富周刊》?主要是想让普通人看了这本杂志就能创业,创富,因而我们采访了上百个首富,数百位富豪,详细分析了他们发家致富的秘诀,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他们的成功来引导别人成功。

      因为我办刊的宗旨是:不涉政府,不报负面,只传递正能量,这让许多企业家愿意和我交朋友。

      不过,由于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致使近些年来平面媒体的传统经营方式受到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看到了传统媒体的传统经营方式已经不适于平面媒体的生存发展,因而,通过一年左右的摸索,我找到了一条能让传统平面媒体继续生存发展的道路,这就是我目前正在运行的媒体+教育的运营模式。

      毫不谦虚地说,这种模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种模式创新。它改变了过去媒体单纯依赖广告生存的办刊方式,采用依靠禄华学院超越传统EMBA的项目培训,来实现教育与媒体资源互补,相得益彰的“院”“刊”共同发展。

      我不敢说这个模式能百分之百地带来成功,但我敢说它是目前无论是媒体还是EMBA的培训都是最佳的。因为对媒体而言,“广告+新闻”的模式已经没法再做,但采用内容为王+创新渠道的模式做平面刊物,还是有发展前景的。而对于EMBA培训,禄华学院的这种超越传统EMBA的模式也是最新的。

      各位已经有所了解,在传统的EMBA项目培训里,至少有几点与学员的需求并不紧密。首先是学费昂贵。时下的EMBA,少则十几万,多则五六十万。其次,与企业的需求不够和谐。时下的EMBA,完全是学院派模式设置,读完一个EMBA班需两三年,而正规上课时间又只有每月几节课,这完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再就是轻重倒置。实际上,报读EMBA的学员,目的主要为结识一些同学,即人脉资源,目的还是发展“同学经济”,但这些EMBA班里,同学关系完全被学院搁置一边,学校主导的还是课程,这与绝大多数报读EMBA学员的需求倒置。

      而禄华学院的EMBA,完全经过了去粗取精,想老总所想,实现了既经济又实惠的一个全新模式,整个课程只需九天六夜,大大地节约了老板们的时间;并且意图十分明确,就是帮学员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人脉,即商业配对;再就是费用低,只需6万元学费,并享受终身学习。

      各位具体来看看禄华学院的课程设置就一目了然了。“禄华学院”它是联合“圣杰文大学”、“BNI全球最大商业引荐平台”为企业量身订做设计课程。整个课程为9天,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为三天两夜,共九天六夜。 第一阶段为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首先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找到提高企业价值及获取合适资源的方法,从而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课程中将引导会员运用商业模型增值程序,用精简的方式表述给大家,由老师及其他会员提出意见,从多角度思考其商业模式,从而告诉成功的关键要素所在,并得以改善。配合BNI的全球商业网络培训,使会员全面掌握增加适配人脉的方法,达到多赢的目标。

      这个阶段有一次分组:采用抽签形式,每组8人,并选出1名组长。每位会员都要完成第一阶段的一项功课,就是为同组的其余7位会员制定商业模式;同时同组的7位会员也都会为其制定商业模式。 第二阶段为财务课程。企业有计划却没有资金,等于空谈。本阶段学习财务分析,融资方法及如何克服公司内的财务管理及融资问题。由老师指导,同学互相分享财务上遇到的问题。

      分组:重新分组,让你认识新的7位组员。每位会员也要完成第二阶段的一项功课,就是为同组的其余7位会员制定商业模式;同时同组的7位会员也都会为其制定商业模式。 第三阶段为浓缩的营销课程。如何透过BNI获得更多的生意回报,本阶段便可见分晓!会员用一分钟展示他们的营销规划,由老师个别点评。

      再就是分组:本阶段也像第一、二阶段那样,重新分组,让你认识新的7位组员。每位会员也要完成第三阶段的一项功课,就是为同组的其余7位会员制定商业模式;同时同组的7位会员也都会为其制定商业模式。

      经过三个阶段的课程学习,会员们不但吸收了理论性的工商管理知识,还分享到其他同学的成功经验,既培养了多种思维能力和敏锐的商业触觉,又能与新认识的21位企业家会员互相探讨并交换各自制定的商业模式,这充分体现出BNI提倡的“付出者收获”的哲学理念,使会员们感受到学习与分享的乐趣。

      每个阶段学习结束后,每组组长将选出最佳的商业模式方案,并在本次课程的唯一支持媒体《禄周刊》杂志上刊登获奖会员名字和其论文,同时在《禄周刊》的微信版及网页版刊登,与两岸三地读者分享。

      在通常的BNI培训中,学员都不是特定人群,诸如那些拉保险、搞销售的人员都掺杂其中,但在禄华学院,报读人群是特定的,只限于董事长、总经理、公司股东、银行行长等报读。

      而且,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学习后,每个学员都会发现,有21个老板在短短9天里就帮助了你,而你自己,也相应地帮助了21个老板。如此辐射出去,其人脉、能量等均是不可估量的。

      各位与会嘉宾,各位参会学员,不知你们发现没有,在这个模式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作为传媒的禄周刊也在为大家服务。因为作为学员,不仅能享受到本刊的人物专访,而且本刊还为学员发布企业广告。

      不仅如此,学员一旦报了名,三年后即可获得禄周刊45%的分红权益。

      各位与会嘉宾,各位参会学员,企业是需要模式的,而且只有找到最佳的模式,企业才有可能成功。我们今天之所以在这里召开这样一次最佳商业模式研讨会,我也用我创业的经历在此现身说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提示各位,给企业量身定做最佳模式很重要,它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各位朋友,禄华学院+禄周刊的商业模式是不是最佳,在未来的日子里会用时间来体现出来,我希望今天在座各位一起帮助我尽快获得成功。至于说到禄周刊给所有学员三年后45%的分红权益,其实就是建立于这个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禄周刊将在3年后走上资本运作的道路,而它成功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将无可估量,所以,3年后的45%等于为大家买了个期权,而这部分的权益将交给首批108个会员代表所有学员们去研讨如何分配。我总是说进入了禄华学院一切的资源都是大家的,成功也是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