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学院 > 热点关注 >

    揭中国EMBA:难逃企业家俱乐部之名

  • 2012-12-24 09:21 | 点击次数(次) 来源:未知 | www.zhongjiao.net

      2012年10月15日,英国《金融时报》(简称FT)公布了2012年的全球EMBA项目排名。13家商学院的项目进入前百强,6家入围前20强。10月18日揭晓的由欧洲权威商学院排名机构环球教育(EDUNIVERSAL)发起的“2012年度全球最佳商学院”排行榜中,复旦[微博]大学管理学院击败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微博],位列远东地区排名第一。

      而在10年前的FT排名中,100个学校里,只有1%的顶级学校来自亚洲。5年前,排前30位的院校也只有一家来自亚洲。

      这对于只有20年历史的MBA(工商管理硕士),特别是只有10年历史的E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项目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但问题是,管理学教育是否真正做到了国际化,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

      排名背后,EMBA难逃“企业家俱乐部”之名

      12月16日,复旦大学[微博]EMBA项目10周年庆典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能容纳800多人的会场座无虚席,甚至有人坐到了地上。10年前,第一届复旦EMBA学生是在当年第一高楼金茂大厦举行的开学典礼,据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回忆,当时顶住各种压力在第一高楼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就是想在项目创立之时表明一个愿望,复旦要做与高度相符的EMBA项目,要做世界最好的中文EMBA项目。

      事实上,在,尽管系出同门,起步刚刚10年的EMBA项目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有20年历史的全日制MBA项目的发展。

      在FT的全球EMBA排名中,顶级的10个EMBA项目中有3个是内地的商学院,其中清华大学[微博]经济管理学院[微博]排名第4位。

      而在MBA项目的前100名中,只有两所内地的商学院,其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微博]排在第24位,北京大学[微博]光华管理学院排在第54位。

      “EMBA项目可能是目前在商科和管理方面唯一的一个取得卓越地位,并且获得世界认可的项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认为,这与的EMBA学生构成不无关系。在西方,读EMBA的多为中层管理者,而学生一般是40多岁的高层管理者,他们愿意付很高的价格读EMBA,使EMBA项目成为很多顶尖商学院最大的收入来源。

      在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看来,无论是从录取学生的比例,还是学生的质量上,EMBA项目都已主宰了商业教育的市场,吸引到了最出色的学生。但他认为,这是由很多特殊原因造成的。比如,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参加全日制的学习项目,因此愿意花高价来“补课”。

      另一方面,EMBA广受诟病的“俱乐部效应”依然没有得到太大改善,层出不穷的与商学院有关的花边新闻似是一种印证,“连我们都不知道,这些学生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培训项目”。张力奋说,EMBA项目的质量控制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在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微博]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余明阳教授看来,EMBA的学费被屡屡推向新高,但在高昂的学费背后,大量教师却忽视了对企业和市场现状的研究,这使得不少高端学员对课程感到失望,因此,不少EMBA项目才成了企业家俱乐部,“有些EMBA课程最活跃的并非课堂讨论,而是学生组织的高尔夫俱乐部、雪茄俱乐部、红酒俱乐部、茶艺茶道俱乐部等聚会场所”。

      全日制MBA项目才是商学院的未来

      余明阳认为,正是由于商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导致商学院远离的市场环境,这也大大减弱了商学院学生对母校的依恋和崇敬,学生与母校的关系往往仅限于和几位明星教授的私人关系,他们对母校的教学水准、师资能力、知识提升水平的整体评价并不高,捐款、捐赠也相对不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则注意到,全日制MBA的毕业生比起EMBA学生来说,往往更愿意参加校友会、讲座、论坛等活动,也有着对学校更高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比起EMBA来,全日制MBA的学生多是企业的中下层人员,学费也低廉得多,但准入门槛更高,需要通过严格的外语、数学考试,进行全日制或脱产学习。

      然而,从排名上看,全日制MBA项目的发展被EMBA远远甩在后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项目在FT排名中排在第7名,MBA排名则从3年前的第8位下降到了第24位。

      张维炯说,全日制MBA项目是商学院里最为艰难的项目,因为学生占用了最多的硬件、软件资源和授课时间,但它仍然是MBA教育的未来,“不管我们EMBA排名有多高,MBA排名有多低,我们也将尽全力参与MBA的排名。这些学生的数量不够大,学费不如EMBA收的高,但这是我们学院的未来,也是社会的未来。”

      EMBA真的达到国际化了吗?

      以EMBA项目为引领,国际化成为了商学院的普遍趋势与不二选择。2002年,推出EMBA教学体系时,也是全球EMBA走向国际化的飞跃期。

      商学院国际化的诸多表现包括:争相进行EQUIS、AMBA、AACSB三大认证,学术成果以美国权威管理学杂志计算,大量引进或柔性引进海归背景的教师,与国际著名商学院联合招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学生,不再接收本国优秀博士生留校,确定比例开设全英文课程和双语课程,并将这一比例逐年扩大,大规模选送青年教师赴国外进修,每年在举行数百场国际学术研讨……

      不过,余明阳对这种国际化持怀疑态度。2012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的第五届“管理学在”学术研讨会上,他曾发出过这样的疑问:“国际化是否等于美国化或欧美化,是否必须用美国人的语言、用美国人的研究方法,研究美国人感兴趣的问题,在美国人认可的杂志上发表成果?”

      在余明阳看来,近10年来,各大著名商学院在欧美管理学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字激增,但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和具有核心原创性的论文却是凤毛麟角;在国际上真正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家尚为数不多,由管理学家提出的原创性理论和重大学术贡献更是少之又少;大量引进的国外名校管理学教授只是利用假期和学术休假在兼一份职,拿一份薪水,装饰一些门面,其发表的论文作者第一单位依然是其国外的名校。“我们努力在走国际化道路,但国际对管理学界的认同度并没有显著提高。”余明阳说。

      反观全球,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大学是走国际化道路的典型,但事实上,办学的结果是成为了“不在美国本土上的美国大学”,或者是“美国名校商学院的亚洲分校”。新加坡某主管官员评论说,这些大学的国际排名的确在日益上升,但他们对本国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的贡献却在日益减弱,他们的学生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在毕业以后来适应本国本土的环境和市场需求。

      商学院对本土案例研究尚十分欠缺

      余明阳认为,商学院目前的发展方式大多千篇一律,各学院做的发展战略几乎可以通用。而商学院只有构成自己的独特性,才能形成竞争中的不可替代性。在这方面,美国的顶尖商学院都坚持个性化发展,如哈佛大学坚持案例教学,芝加哥大学追求理论体系,沃顿商学院强调给学生广泛选择,耶鲁大学[微博]注重社会管理,斯坦福大学关注创新创业……这种个性化的商学院发展定位,构成了美国商学院良好的社会生态。因此,的商学院有必要在个性化的道路上有所思考,有所探索。

      “我坐在清华MBA的课堂和哈佛商学院的MBA课堂上,感受鲜明,我们还差得太远,需要做很多事情才能赶上。”钱颖一认为,尽管的商学院有着一流的生源,但课程设置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需要增加更多的沟通、批判性思维和推理的内容。此外,商学院的本土案例研究还很欠缺,“很多人在关注的新兴市场和的发展,但是我们的案例研究并没有赶上,清华大学过去只做了10个案例研究,这些案例研究的质量和哈佛商学院的案例研究的质量是可以抗衡的,但是数量太少。”钱颖一说。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看来,本土研究的薄弱正是商学院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教材仍然是英美学界的。“我们要去参与这个游戏,去引领学界。研究生要能够以本土的商业环境为背景,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原创研究,也不完全是写英文文章,还要写中文文章。我们帮助企业成长,也要让学生了解,你要在这里竞争,必须遵守这里的规则。”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现在有280个MBA项目,400多家商学院可以进行MBA教育,每年毕业生人数近5万人。而在美国,有1300多家商学院,每年毕业的人数是15~18万人。在印度,管理学教育爆炸式发展的20年后,也已有超过2000个MBA和EMBA的项目。

      两年前,陆雄文被GMAT[微博]组织邀请担任全球董事。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全球管理学界对管理学教育的认可。

      陆雄文觉得,现在的MBA教育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他相信,未来无论是EMBA还是MBA的规模都会增加3倍。“要和美国一样,首先要做到15万MBA和EMBA毕业生。哈佛、斯坦福一半是为美国培养人才,一半是为世界培养人才,我想将来也会有这样一天。但我们今天还远远没有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