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物质的极大丰富,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陶瓷鉴赏活动,这也打开了陶瓷鉴赏热的大幕。据在职研究生网获悉7月13日,中欧的人文艺术-中国古陶瓷鉴赏与收藏活动在中欧北京校园成功举办,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周末夜晚,教室中座无虚席,同学们在吕成龙先生的讲解中一步步走入这部“变土为宝”的华丽篇章。
陶瓷是中国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自成一体,脉络清晰地向人们传达着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审美意识。吕成龙先生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陶瓷鉴定专家,对中国古陶瓷的研究长达几十年,曾主持过多个大型文物展并著有数本相关研究著作。在它的眼里,中国古陶瓷的不菲价格正是由它所蕴藏的民族性及古人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而得。
精彩的讲座由一件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亿4千5百万港元成交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开始,在大家赞叹唏嘘声中一个又一个上亿元的拍品图片逐一播放,无论是绚丽斑斓的唐三彩、“千峰翠色”般的唐代越窑青瓷、“如冰似玉”般的宋代官窑青瓷、色彩缤纷的冰袋五彩瓷、还是五光十色的元明清颜色釉瓷器,无不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得到现场同学的频频点头称赞。随着吕老师对这些拍品年限、背景、造型、釉质和装饰的详细介绍,大家开始进入了鉴赏的大门,渐渐找到了欣赏这“土与火”的艺术的初步感觉。
随后,吕老师分别从造型美、釉色、纹饰美三方面具体讲解了鉴赏古陶瓷的几点基础要素。造型美中,吕老师带着大家欣赏了各种大自然物质形态的模仿摆件,鱼形瓶、瓜形盒、梅花盘等,皆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而对于颜色釉的讲解则更加深入专业,从单色釉的纯净美刀窑变花釉的幻化美,从缺陷给人带来的奇妙美到釉色与造型的和谐之美,深入浅出的为同学们介绍了这中国陶瓷的一大门类。讲到文饰美,吕老师说:“如果将陶瓷的造型比作人的骨架,把釉比作人穿的衣服,那么,文饰就好比衣服上的花纹,突出新颖别致。”他对各种技法的阐释也条理清晰的汇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活动尾声的问题回答环节吕老师跟大家一起探讨了收藏者应具备的心态及目前收藏市场的现状和问题,而最后的现场鉴宝给这个风雅的夜晚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如需了解更多相关问题可登陆网站查看,有任何报考问题可直接和在职研究生网在线老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