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也许是某些人的天性,只是还没有被某些事物所激发而已。有的时候就需要这么一个支点,完成自己的自我超越。
据在职研究生网获悉对于SAIF金融EMBA学员来说,参加戈壁挑战赛正是书本之外的一次践行。在刚出炉的《金融家》夏季刊杂志特别策划的戈壁专题《我的戈壁之路》中可以发现,戈壁之路之于学员们,不仅仅是一段物理距离,也不仅仅是一场茫茫戈壁中的比赛,当学员们行走戈壁时,是一段难忘的心灵之路、友情之路,也是一次思索人生、挑战自我的历程。
高卫宇:戈八这一年
——专访SAIF金融EMBA二期学员、韦博教育集团创始人CEO
终点就在前方。冲线的一瞬,伴随着体能到达极限后带来的身体疼痛,高卫宇的心情变得非常复杂:兴奋、心酸、幸福、激动……难以名状又五味杂陈,最终交织在一起,变成了泪水。
这一天是5月25日,也是第八届戈壁挑战赛竞赛日的最后一天。作为交大SAIF戈八队队长,他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了。
一年来,高卫宇瘦了16斤,黑了不少,体魄也结实了,坚毅得像个军人。交大SAIF戈八队在他的带领下,载誉而归。此次出征,SAIF戈八队再次荣获“沙克尔顿奖”,并在23所院校中取得了SAIF历史最好成绩第13名。不仅如此,SAIF戈八宣传片从23个顶级商学院参赛队中脱颖而出,奇袭夺冠,获得“戈壁风采影像大奖”。
《金融家》:成为戈八队长,据说是一件颇为机缘巧合的事情?
高卫宇:可以说是不经意间扛下了这面旗。去年,我是戈七啦啦队的一员,参加了体验日,在比赛终点冲线处迎接过队员,最后一天戈七队员们一起做分享交流的时候也在场。大家可能觉得这几个关键点我刚好都在场,觉得我可能还算靠谱吧,就让我做了队长。
《金融家》:扛下戈八这面旗,意味着责任、荣誉、传承,也意味着压力。压力大么?
高卫宇:压力很大,因为责任重大。如果我只是作为队员参赛,经过训练我有信心;但是作为队长,要如何组织队伍,如何能让这支队伍代表SAIF参 赛,这关乎到学院形象,我感到这件事非常令人紧张。尤其是接下任务后的最初几个月,心里压力非常大。那时候,我每天都跑步,每天在戈们群上秀成绩,大概持续了近两个月时间。戈们群,是戈七参赛回来后,陈培等戈七队员一起建立的。当时这样每天秀跑步成绩,一方面排解压力,一方面也是觉得“行胜于言”。后来, 也确实带动了一些同学。戈们群也不断发展,从最初的二三十个人,现在差不多已经接近一百人了。
《金融家》:戈八取得了SAIF历史最好成绩。回首备战戈八这一年,有哪几个关键节点?
高卫宇:首先,戈七回来一个月后,在戈七带队老师刘俊教授(SAIF金融学教授)的督促下,那段时间组织了一个跑步团体,最开始有五、六个同学,包括几个戈七队员、还有我们几个备战戈八的队员,我们经常相约在交大操场以及世纪公园跑步,形成一个非常核心的团队。这是戈七对戈八的传承和贡献。第二个节点是去年美国游学期间。当时因为时差关系,大家都早起相约跑步。在游学期间,我们有了一批戈八的主力队员。
第三个节点是徽杭古道徒步。当时,希望为戈八队伍进行一次正式的户外拉练,促成队伍磨合,也对队员体力情况摸个底;最后也成了SAIF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户外运动,发动了一批对户外感兴趣、关注我们跑步群体的同学,随着我们后来一次次的拉练,大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队伍也一点点开始壮大。
最后是几次马拉松拉练。当时我们还没有能力参加全程马拉松,就组织参加了厦门半马(半程马拉松)、扬州半马和金鸡湖半马,这些都纳入了我们的训练的。这时,队伍壮大了,比如金鸡湖半马,就有近40人参加。
从去年此时接过戈八这面旗发展到最后有100多人次(包括队员,及现场的拉拉队员参与)参与到整个戈八,已经涉及了全学院毕业及在校的三分之一的EMBA同学参与。
除了这些节点外,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啦啦队员的热情鼓励,同学个人及同学所在企业的热心赞助,过去一年训练及拉练过程中队员家属的理解,啦啦队总队长张登祥(SAIF金融EMBA二期班学员)及各班啦啦队长的无私奉献,B队队长卢伟(SAIF金融EMBA三期班学员)的全身心投入,戈晓文(金融EMBA二期班学员)领衔的宣传片创作团队的创意和投入,学院领导张春院长及吴国俊副院长的关心,EMBA项目组李明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方耀东老师大半年来在戈八工作上的投入,无一不是我们SAIF戈八成功的前提。
《金融家》:戈壁挑战赛,赛场如战场。作为队长,如何制定战术才能决胜沙场?
高卫宇:考虑最早的是宣传片,去年底就开始筹划。当时的想法是,SAIF毕竟很年轻,如果我们不能像长江、中欧那样取得优秀成绩,什么可以使我们脱颖而出?戈晓文的团队、包括我们所有戈八队员一起献计献策,最终决定用沙画的形式,表现过去一年来大家在训练过程中的喜悦与付出。
赛场方面,按照赛制要求,A队是十人组成的团队参赛,团队第六人的成绩作为团队当天的成绩,然后累计三天算总成绩。比赛中有一项关于女队员参赛减免时间的规则,“比赛第一、二天,计算女队员成绩时需扣除一小时;第三天是扣除40分钟。”根据规则,我们制定了战术:第一天,让四名女生出成绩,配两名男生冲六人成绩,让其余男生调整和休息,毕竟体验日也很耗费体能;后两天,让四名男生都出成绩,然后有两名女生能够进入前六人。
这样的排兵布阵,在第一天比赛结束后,我们受到了很多后方同学的批评,认为我们太“残忍”了。其实队员们都对此非常有默契,最后我来确定战术时,大家都赞同。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我们的战术非常得当。每一天过去,队员们看到经过努力是可能获得好成绩时,大家不断地调整心理预期,争取每天都有所进步。最终,从前两天的14名,最后一天反超前一名1分多钟,获得13名。我们的B队队员及啦啦队员、队员的家属、兄弟院校,甚至包括戈壁挑战赛创始人曲向东对我们SAIF今年取得的进步都深感吃惊。
《金融家》:谈谈这次戈壁征程吧。作为一名参赛者,最艰难的一段路是?最难忘的事情又是什么?
高卫宇:比赛的最后一天,是我的魔鬼日。经历了一天的体验日和两天比赛后,之前90公里的煎熬已经逐渐耗光了我的体能。第三天比赛路程的5公里到10公里这一段,每一分钟, 我都有放弃的念头,可我是否该放弃,是否能放弃?作为队长,我冲在前面,没人来鼓励我、安慰我,也没有歌声在我耳边缭绕。仅有的是身体到达极限时的痛苦和一个个被我超越的兄弟院校的队员。这一段路程,我的队友郭剑英(金融EMBA三期班学员)一步不离跟随我的脚步,是他让我一刻不能放松,我怎能停步?跑过了10公里,我终于进入跑步的兴奋状态,克服了身体的极限。
难忘的事情很多,历历在目,事事难忘。最难忘的是最后一天比赛日,在离终点约五公里、打卡点约两公里处,对讲机中传来队友杨大泉(SAIF金融EMBA二期班学员)的声音,当时他觉得腿部肌肉有些拉伤。根据战术安排,大泉必须出第六人之前的成绩,而落在后面的两个女生,实际上已经做好只走完全程的准备。但这时一定要一个人顶上来,我唯一的选择 就是呼叫后面的一位女队员出成绩,我当时判断陶海英(SAIF金融EMBA二期班学员)体能要略好一些,于是让她马上顶上。海英也当机立断快速往前,希望能够赶上来作为第六人。我知道他们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但作为队长,我没有选择,我在对讲机中讲完“海英跟上”,泪水就瞬间下来了。后来在打卡点时,大泉还是率先打卡了。估计大泉最后是忍着体 能疼痛的极限,跑走结合完成了比赛。
《金融家》:走戈壁和做企业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高卫宇:走戈壁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我在最后一天开始的五公里处,每一分钟都想停下来,那是到了极限状态后的身体在不断暗示自己停下来,但如果坚持下去,过了痛苦的那一段后,就会越跑越轻松。做企业,有时也是这样,需要坚持。韦博英语自1998年成立至今,在全国60个城市开设了近150家培训中心,成为著名的英语培训品牌,也是因为耐力和坚持。
坚持正确的方向也非常关键。在戈壁走错方向时,跑得再快也没用;我很庆幸选择了英语培训行业,过去十年这个行业经历了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