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融资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中国优秀的企业家,怎样才能找到钱或是花掉钱呢?据在职研究生网获悉6月29日, 由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主办,百福润财税咨询承办的上海财经大学EMBA商学核心《公司金融》暨2013宏观经济环境下企业投融资之道讲座,在济南军区第一疗养院海韵楼成功举办。
孔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所著名高校EMBA授课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主要致力于财务管理、资本市场、宏观经济领域的学术研究,长期担任国内金融机构决策层培训主讲教授。
此次讲座的目的是在国家“钱荒”的背景下,为使企业学会有效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转型升级,进而抓住不断变化的市场机遇,做大做强。为国内投融资领域培养具有现代资本运营理念和金融创新能力的优秀实战型领导者,孔爱国教授结合最新研究心得,从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国金融市场分析、投资政策分析三个方面来与企业家探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的投融资之道。
未来政策诉求的目的是——搞活实体企业
中国GPD的增长率最近十年波动巨大,同时意味着福利的巨大损失。90年代初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将中国经济增速大幅度拉高,之后政府慢慢收缩到10%,97、98年,东南亚经济危机让中国第一次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政府由于采取了稳定的货币政策最终影响不大。03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往上冲,上半年任务没有完成,下半年经济开始产生争抢,导致将未来经济空间也一同被抢空。中国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过快,是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太大,大量违规贷款(短贷长用),严重破坏了经济规律。
07年底,以政府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突破了14%,经济的过热增长导致大量浪费。08年上半年政府紧财政、紧货币,经济回落至7%,下半年重新放宽政策,启动4万亿财政资金,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导致国家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回利润,因此从09年之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缓慢增长。
经济跌落巨大的原因之一是实体企业没有保持稳定,因此未来经济政策诉求的目的是——搞活实体企业。无论从哪个模式来讲,只有将实体企业发展好,很多社会矛盾、政企矛盾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投资、人们的收益高了,对立的情绪也会相应的减少,实体经济搞不好会最终导致经济紊乱。
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制度性障碍如何突破
企业都有资产负债表,每个企业应该意识到这样一点:流动性资产一定要用流动性负债来配对,固定资产要用权债来匹配。而现实中,小微企业只能找影子银行来解决资金的短期流动问题,高成本令其难以承受;而国企企央资金大量剩余,流动性足充足,贷款短贷长用形成套利。银行与影子银行的相对成长说明,银行市场并没有放开。此时利率市场化是不合理的,只有把银行放开形成充分的竞争,才有可能形成良性的利率市场化。
外汇市场也在扭曲,货币供给量不断扩张失控,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同样资本市场也面临失衡。资本市场的平衡决定于真正的成长性公司能不能上市,并且上市之后更不能继续成长,产业应该由市场来调控。一切问题取决于制度性障碍如何突破,这关系到企业能不能融资。银行要对民间资本放开,这是民间企业家唯一能进入银行的机会,也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投资政策分析——政治改革会上升到一个新要求
政府的税源不能扩张,理顺财税体系,包括遗产税和房产税的征收要合理;个人所得税要调整;试点考察要进行样本固定,不能只谈宏观数据。只有完善的金融市场、统一的产品和市场、以及合理的税收才能真正的激发企业家精神。政府财政要透明,才会控制消费和投资的欲望,百姓税收才能趋向于合理。因此,未来政治改革会上升到一个新要求。
对于如何寻找投资决策,这是企业家精神的再造和复苏。首先,开发新产品;其次,将原有的产品推向市场,只有企业家自己了解自己熟悉的地方,才能找到投资的方向;同时要不断寻找新的商业模式,这依赖于企业家对于市场的洞察,一定要在在冬天还没有走的时候,为春天做好准备。如需了解更多相关问题可登陆网站查看,有任何报考问题可直接和在职研究生网在线老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