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学院 > 热点关注 >

    中国EMBA招生更趋于理性

      由于EMBA特殊学习背景和高昂的学费,所以备受社会大众广泛关注。2012年《福布斯》选出的中国最贵EMBA项目中,国内有6家商学院入选,学费均在50万元以上。

      尽管如此,中国学员报名的热情仍高涨不退,甚至还出现了越贵越吃香的趋势。笔者了解到,2012年,中欧商学院招收了700多名EMBA学员;而东北某地高校的EMBA项目尽管只有不到100个名额,却仍难以完成招生计划。

      缘何一线商学院的学费不断上涨依然“一呼百应”,而部分EMBA院校学费低廉却乏人问津?笔者带着这些疑问展开了调查采访。

      市场扫描 国内EMBA招生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EMBA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学费也水涨船高。例如长江商学院EMBA班,2010年学费为58.8万元;2011年为62.8万元;2012年则涨至65.8万元;就连同济大学、西安交大、厦门大学等从不力主涨价的“钉子户”,也在2012年开始大幅提价,同济大学涨幅甚至接近25%。

      “尽管如此,中国学员读EMBA的热情仍高涨不退。以清华大学为例,2002年开始办EMBA时,只有两个班,2006年的时候增加了四五个班,现在则增加至10个班左右。”

      目前国内开办EMBA项目的院校开始出现井喷的情况,2002年仅有30多所高校开办EMBA项目,10年后这一数据变成了64所。

      “EMBA靠的是口碑和名气,随着准入门槛的不断降低,高校EMBA势必会出现激烈竞争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EMBA生源也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状况,名校生源年年爆满,一些中低水平的EMBA院校却乏人问津。”有专家分析指出。

      原因探究 读EMBA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拓宽人脉

      2010年,《福布斯》首次对中国商学院EMBA项目进行的调查显示,EMBA学员选择读EMBA的主要目的,除了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外,更重要的诉求是寻找未来潜在的商业合作伙伴和商业机会。

      赶集网CEO、联合创始人杨浩涌是中欧商学院学员,他说自己读EMBA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想学习一些东西。二是希望认识更多的商界精英,拓展人脉。“我是做互联网起家的,需要与不同领域的人打交道。选择中欧,是觉得其教师团队更国际化,校友、学生更本土化”。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圈子,商人也一样。跟熟悉的人做生意,心里总会踏实一点。同学之间,最容易建立信任,所以大家都慢慢聚拢到这个圈子里来了。”在解释EMBA教育的“圈子文化”时,《商学院》杂志副主编王丹如是说。

      学员选择学校更看重学校品牌和师资

      21世纪商学院竞争力调研委员会发布了《2012年度商学院竞争力报告》,其中针对EMBA在读学员选择商学院主要考虑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学校品牌和学校师资力量的人分别占到41%和28%,而选择学费额度的仅占4%。

      对于大部分有意参加EMBA项目的学员来说,学校的品牌和师资是应该考虑的。EMBA全球委员会2010年底的数据显示,全球EMBA教育平均价格为6.5万美元,合人民币为42万余元。但是同样,高投入似乎也的确带来了高回报。

      专家呼吁 把EMBA教育归为非学历教育

      “EMBA教育应该由学历教育归为非学历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也就是把EMBA教育归为继续教育范畴。这样,EMBA应由面向社会的大学继续研修机构来承担,学员可以接受培训,但没有硕士学位,也无研究生学历。这样可以避免学校用这类教育进行文凭贩卖,同时也可以引导学员们关注教育培训本身。

      在熊丙奇看来,目前EMBA教育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非学历教育的培训使学历教育染上浓重的商业色彩;二是谁来对非学历教育进行监管?在这一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国家教育资源流失的问题?另外,非学历培训的财务管理是否透明?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表示:“总体而言,中国的管理教育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个别管理学院的排名进入世界前列,并不意味着管理教育已经由‘美国时代’进入‘中国时代’。如果中国想有一批商学院在管理研究与教育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至少还需要20年的时间。”

      作为一个极具市场性、拓展性、竞争性、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专业学位的教育,那么未来的EMBA教育应该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怎么样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管理人才,或许西安交大的EMBA教育项目能帮我们解答一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