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上海财大EMBA生活,感悟我们的大学美好人生。上海财经大学是我梦想和启航的地方。上海财经大学EMBA项目希望帮助学生在其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向其职业成就的顶峰发起冲击,为此需要帮助学生树立高尚而坚定的商业道德、建立丰富而坚实的知识基础、掌握正确而有效的思维方法、明确专注而擅长的领域方向、搭建持续而有益的学习社交平台。我和同事在财大国定路校区的两棵行道树间,费劲地把十米长的横幅捆在树干上。那天风很大,刚拉扯好的横幅一会又像麻花一样卷在一起,在几个同学的帮助下,才把内容摊开“金融梦想 浦发启航”。这是浦发上海分行为数不多的校园宣讲会的一场,那会儿我是招聘团队的成员。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能容纳三五百人的白楼报告厅那天来了千余名学生,预定计划只得临时改变,少了些环节,但尽可能收下每位学生的简历。记得很清楚,当时是我沿着楼道一份份去收。08年的初秋是金融危机初露端倪的时点,媒体的渲染加之极度悲情的股市,让人仿佛置身提前降临的寒冬。莫名的恐慌在毕业生之间传染,然而我知道,谁也不想轻易告别最初的梦想。然而,在洋溢着夏末的顽固的干热气息的财大校园里,在人群密集的白楼报告厅里,依然流淌着属于毕业生独有的热望、纯真和信念。就是这些现在被归为“正能量”的情绪,让我对财大有了强烈的好感,心里也在那时埋下种子,想坐进财大的课堂,体会财大的文化之美。那一年,浦发上海分行破天荒地招收了200多名应届生,财大超过30席,其中好几位正是我现在最得力的同伴。回忆五年前与财大的结缘,是因为她一直在激励着我重回校园,认识自我。2011年,工作遇上转型,我从分行的中台部门走向市场一线。在我的印象里,谈到转型,似乎像是一场试验,它总给失败预留了借口。要做好一家综合性银行网点的管理,不仅需要客户,更需要智慧与方法。怎样排序,怎样组合,以及用怎样合理的方法给出答案,这些问题围绕着我。
就像开学典礼上的“红与蓝”“再一起,见未来”所寓意的,静心课堂,梳理思路,并用实践去提炼人生经验,是为了见一个更明媚的未来。我也终于成了一名财大的学生,有了一群同样充满理想的新同学。记忆里08年那一张张财大毕业生饱满的笑脸,也会是我两年后收获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