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学院 > 热点关注 >

    高质量MBA教育:学费涨价定是必须?

      MBA学费水涨船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上海多所高校确定MBA学费上涨1万元至2万元人民币不等之后,上海交大的在职MBA班的学费由8.8万元调整为11.8万元。而上海交大经管学院院长则表示涨价系被迫而为,“如果不跟进的话,别人会认为我们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这一解释也似乎确立了MBA学费上涨的“价格营销”说,大家都在涨价,你不涨价就说明师资不够强,牌子不够想,质量不咋地,甚至掉面子。而这种跟风涨价的行为,也反映出当前MBA教育的诸多问题。

      其一,不能按照生均的教育成本确定学费标准的原则。虽然MBA教育属于非公共教育,但非营利性应是所有教育坚持的基本原则。公办学校的MBA教育,学费标准应按生均教育成本确定,即首先核算MBA学生的生均教育成本,然后按照学生承担的比例(视教育回报确定,最高为100%)进行计算,确定学费标准。在核算生均成本时,应进行听证,而不是仅仅由学校说了算。所以,高校若要上调MBA学费,必须公布教育成本增加的情况,包括教师待遇、教学项目投入的增加等,并进行听证。而不根据具体的生均成本确定MBA学费,仅出于“营销需要”就提高MBA的学费标准,本质上是违规的,不合情理的,即使学校承诺把涨价之后获得的新增学费用于设立奖学金。

      其二,借助自己行业垄断地位而集体涨价。虽然在经济学中,存在着“价格越高越要买”的投资行为以及“以价格来显示身份”的奢侈品消费现象,而且,在自由的教育竞争中,敢于提高学费,同时不影响生源质量,这可以反映出这所学校提供的教育是高质量的。但问题是,接受MBA教育不是买房、买股票,消费MBA教育不是消费奢侈品,我国MBA教育更不是自由竞争的教育。以上这种逻辑,或许在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及MBA营销人员那里是成立的,至少是涨学费的一个理由。但在报考MBA的学生看来,其中逻辑就好比,某个名牌方便面涨价了,其他品牌的方便面跟着涨价,同时抱怨,其实自己本来不愿涨价,但担心不涨价会被认为质量低,所以只能也涨价。谁知道这是不是这些学校商量好,共同涨价的呢?

      其实报考MBA的学生,真的会认为价格越高、质量就越高吗?他们在选择MBA时,难道就只看价格而不看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回报吗?他们会因为北大的MBA、清华的MBA坚持不涨价,就认为其质量低而不报考吗?当然不是。因此,眼下MBA教育的涨价,更可以视为一种集体涨价行为,而之所以涨价能够成功,主要在于国内MBA教育资源的垄断,国内优质MBA教育资源还是掌握在少数公立高校手中。而且,我国的研究生报考制度,也不容学生在拿到学校录取通知书之后根据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自由选择。

      有关部门应透明核算MBA教育成本,评估学费上涨合理性,对MBA教育的学费进行监管,而不能任由各高校背离MBA教育属性任意上涨学费。这是对所有接受MBA教育的学生负责,更是对MBA教育健康发展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