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学院 > 热点关注 >

    吴敬琏教授、朱晓明教授为中欧EMBA学生授课

      4月13日,在为2011级EMBA上海班举行的增修课中,当天共有150余位学生参加,中欧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吴敬琏和中欧院长、中天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朱晓明分别为学生们授课。深圳班学生也通过视频连线接聆听了两位教授的讲课。两位重量级教授的讲授都站在时代的前沿,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首先,朱晓明教授以7个阿拉伯数字清晰地阐述了“数字化革命的理念”。1,“一个常用引例”,即3D打印;2,推荐与数字化理念相关的“两组值得一读的书”;3,三个“三次”,朱教授引入托夫勒写的《第三次浪潮》:农业阶段、工业阶段和信息化阶段,并理清三次产业间的逻辑关系,然后点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即数字化革命;4,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四大基础设施”;5,中国实现数字化具有数字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广大、政府协调能力强、大学毕业生全球最多、人力资源充沛等“五大优势”,可以与发达国家同处于一条起跑线上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6,从规模经济到规模经济加范围经济、从单边市场到单边市场加双边市场、从大而全小而全到外包众包、从收费到收费加免费、既要精心于一次开发,又要用心于两次开发等数字化时代生产的“六大趋势”;7,从手工制造、工厂作坊、大规模制造、加工贸易、服务外包、众包,到创客结合数字制造和个人制造为一体,这“七大转折”体现了生产模式与技术的与时俱进。

      其次,朱晓明教授详解了“服务经济的推演”。他指出,服务经济是一种以提供服务产品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是一个服务产业加一整套的包括税收、信用、市场准入、监管等法律法规体系在内的制度。发展服务经济有如下四条标准:一是加快城市化,二是提升现有的加工业、实现制造业服务化,三是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四是实现信息化、工业化融合。随后他联系一系列实践案例和理论化的科学公式揭示了服务经济的核心理念----服务化、数字化。

      第三部分朱晓明教授就“数字化、服务化年代的创新与转型”展开了讲授。以翔实、多样化的实例及校友经验分享充分阐释了服务化促创新、服务化促转型的观点。朱晓明教授援引吴敬琏教授的观点,指出制造业要转型、要提升,核心问题是把它的产业链向服务领域延伸,并以视频方式重点向学员们介绍了Gartner曲线及其对未来科技的预测,随后展望了量子计算、自动驾驶、移动机器人、BIM软件系统等国际前沿科技成果的发展应用现状与前景。

      回顾1956年以来的中国改革史,吴敬琏教授为本次改革的背景及基础做出了一个完整的勾勒,并分析总结出当前经济存在的重点问题、原因及其历史因素。他指出,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要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竞争性市场的产权制度基础的建立。

      在课堂上,吴敬琏教授指出,改革如果要搞总体方案,要搞路线图,就要有一个时间表。第一步要遵循问题导向,去分析现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的体制性原因,据此提出要做哪些方面的体制改革;第二应按照体制的领域,按照问题来找出哪些体制要改革,第按照体制领域把各领域改革列出来,提出一个总清单;第三步形成一个总体的方案,形成了“最小一揽子改革”的概念,保证系统能够运转的最小限度的改革。在下午的演讲中,吴敬琏教授将中国半世纪的改革纵横史压缩在一堂课中娓娓道来,着重讲述了“重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