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到2011年,来华就读管理类专业的留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2007年的约20万人上升到2011年的约30万人,其中,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从2007年5000余人,增长到2011年的18000余人。同时,中国国内报考MBA的人数也越来越多,MBA毕业生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和接受。记者就中国MBA教育为何如此受欢迎及中国MBA教育与欧美之间的差异展开调查,采访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延平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支晓强。
刘延平认为中国MBA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主要表现在时代的发展对高素质管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旺盛、MBA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得到社会广泛及教育的特色已经凸现这三个方面。
他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国管理人才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才高度短缺,MBA教育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洞察力的未来商界精英”的专业学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有研究表明,制约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从事跨国经营的限制因素中,44%的企业认为是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尽管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但是这些工程技术人才由于缺乏管理、经营及市场等方面的知识而影响了企业的使用热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MBA人才。
MBA学生通过“面向产业、协调互动、竞争激励、动态创新的MBA教育平台”学习,掌握了管理、营销、金融、财务、人力资源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成为了工商管理领域里的通才;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和重创自信心,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商业道德以及开拓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具备了成为企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所需高层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虽然MBA教育是一个舶来品,但经过在中国二十余年的发展,正在逐步显现出自己的特色。例如:依托产业需求,融合产业的技术要求与管理、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在模块化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了产业与行业特色,而不同于欧美完全宽泛的培养模式;不断提升的校内外交流,强化了校友的互动,加强了与企业界的沟通;立足中国国情,积极融入国际化与全球化,充分吸取欧美MBA教育的国际化理念,逐步走出了一条开放的、中国特色的MBA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全球化范式。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支晓强则认为在过去的22年里,MBA教育越来越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注,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MBA已经成为职业晋升、自我提升、以及管理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与指标。他说:“以开设MBA教育的院校数量的逐步增加和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可以看出, 1990年1所、1991年8所到2012年的236所,学生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招生规模从1990年1个班39人到2001年6班295人,到2012年8个班380人。这些无疑可以得出中国MBA教育越来越受大家欢迎。”
中国的MBA(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始于1991年。经过21年的发展,目前已有九批共236所院校取得了MBA专业硕士授权资格。这些院校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华北区54所,华东区61所,东北区24所,中南区34所,东南区20所,西部区46所(其中,中国地质、中国矿业、中国石油大学各两个校区,故总数为239)。各招生院校结合本校优势学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具特色的MBA教育,为广大MBA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选择。学生选择报考院校的时候应当综合地理位置、培养特色、收费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中国MBA教育是对MBA学员进行管理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培养,一般不分专业和领域(如银行、房地产等)。但是部分院校会提供专业的辅修方向选择,帮助部分学生进一步提升其所在行业所需的管理技能。如国内银行领域的MBA教育举办的比较好的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国内房地产领域的MBA教育举办的比较好的院校有: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
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北京交大经管学科发端于中国近代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最早开始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基地,也是早在1993年被国家教委正式批准拥有MBA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和全国首批开展EMBA教育的30所院校之一。在MBA教育中,立足交通运输行业,在铁路、乃至整个大交通领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在综合交通领域成就了学校的特色。在借鉴西方MBA教育与管理思想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实践,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管理思想融入到共同性的管理知识中并不断创新,使得MBA教育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运作经验。2012年在《世界企业家》杂志 “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中,在“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榜单中北京交通大学MBA位列第十。
目前中国的MBA教育分有非全日制在职MBA、全日制脱产MBA及全日制在职MBA教育三类,其中在职非全日制MBA教育的学生需要参加每年10月份联考,而全日制脱产MBA及全日制在职MBA都需要参加每年1月份的全国统一联考。
其中非全日制在职MBA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而全日制脱产MBA及全日制在职MBA同时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
在学习时间上,全日制脱产MBA是在周一到周五学习,而非全日制在职MBA及全日制MBA更为灵活,可以选择周末学习、集中学习等多种方式。
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为例:学校开设了自筹经费全日制MBA项目和在职培养非全日制项目和国际MBA项目三个项目。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首次开办全英文项目——IMBA(International MBA)项目,该项目努力为学生打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管理能力,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级管理人才。IMBA项目面向全球招生,采用中外学生合班上课方式,所有课程均为英文授课,由具有国际背景的本院MBA资深教师和国外著名商学院教授共同任教。每学期开设6-10门全英文选修课,其中4-6门由国外教授授课。课程主要采用欧美商学院英文原版教材、哈佛案例和中国本土案例。此外,IMBA项目还为国际学生开设初级、中级和高级汉语语言课程,以满足国际学生学习语言、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MBA教育培养方式的特色化建设投入以及办学成本的不断提高,学费出现了上涨趋势,北京、上海地区的MBA教育学费普遍在10-20万元人民币。相对于欧美MBA教育来说,中国MBA学费相对较低,性价比更高。而且,欧美的MBA学费主要实行按照学分或者学年来收取学费;而中国的MBA学费主要是按照整个学习阶段来进行全部收取。以2012年为例,中国开设MBA项目的一类院校中在职班的最高学费为20.8万元人民币,全日制最高的学费为18.8万元。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基本学费为9-10万美元,但参加校友活动、购买书籍等均需额外收取费用。因此,欧洲、美国与中国MBA项目在包含的服务内容上有很大差异。
支晓强告诉记者中国MBA文凭拥有4个优势:(1)日趋成熟的MBA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中国MBA教育进入第20个念头,各主要培养院校相继进行了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培养方案与模式的改革,例如人大商学院MBA项目从2009年推出的SAIL计划,从理念塑造、行动导向、国际视野、和自主建构等四个模块进行人才培养;(2)注重能力的培养,包括软技能的培养,如领导力、沟通能力、中国文化、伦理等;(3)强调实践导向,为学生提供熟悉和了解中国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各种活动与培养,包括企业参访、企业调研、企业实习等;(4)在立足中国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人才培养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持续增大,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与中国有商贸来往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些国家的企业与逐步认识到跨文化的差异,包括历史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管理情境与管理方式、市场特点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些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因此会中国话、了解中国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洞察力的管理人才在这些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外国企业越来越受到欢迎。近年来,来自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国MBA留学生稳步增长,需求正在不断上升。
近五年教育部发布的来华留学生人数统计显示,俄罗斯国籍的学生呈现成倍增长趋势。这些毕业生中,部分回到本国就业,部分留在中国就业,但几乎都从事与中国相关的行业与部门,为中国及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来华留学生的类别从当初的语言生发展到本科生、研究生、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等;留学生的专业分布也由当初的单一专业发展到文、理、工、农、医、艺术、体育、经济等各专业;接受留学生的学校由最初的清华大学一所学校发展到全国各地660余所各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