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学院 > 热点关注 >

    商学院生存价值:培养未来企业界的精英

      姚长辉老师,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科学》编委。兼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投资学会理事。

      姚老师多年担任光华MBA项目主任,卸任后一直担任MBA必修课《公司财务》和选修课《固定收益证券》的任课老师。姚老师2012年获聘MBA嘉茂讲席教授。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姚老师接受了我们的访谈。从MBA学生的群体变化,到商学院的价值、多年授课的心得、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人生的哲学感悟,姚老师的分享带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启发,他的谦和、睿智,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看待MBA学生群体的变化

      “这个问题挺难回答,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有些时候一不留神就会变得以偏概全了,我也一样。在招生、面试、推介,主要是上课和课后跟学生的交流中,我整体的感觉是MBA学生从年纪角度略微变得年轻一点了,但是他们的自信心比过去要好,这和中国在整个世界中的位置有关系,现在的学生在外企工作或去国外的机会多了,见识广,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会变得更自信了。另外一个是前些年的时候,在深圳的学生创业的很多,而现在家族企业的第二代读MBA的人数多了,这也是一个阶段的趋势。现在是先来面试,然后再参加考试,所以读在职班的年龄会更大一些,更适合他们。这个招生改革的方向我觉得确实是对的。”

      商学院的价值

      姚老师认为,商学院需要为培养未来的企业界精英做贡献,这是一个商学院生存的价值所在。“光华的MBA学生在同龄人中是非常优秀的,一些年轻人很有想法,如果给他五年、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他们的成就可能比硕士生、博士生更明显,因此MBA学生往上走的空间是巨大的。我们不能简单用一个人将来挣多少钱去衡量他的价值,我们更要看其是否具有指挥千军万马做一番事业的能力,是否能在一个足够高的平台去发挥重要作用,从这点看,往届光华MBA学生做得优秀的是很多的。”

      谈到一个好的MBA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特点的问题,姚老师从面试角度讲到,商学院实际上是把一些有潜质的人招进来,这些潜质包括基本的学习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情商)、责任感以及抗压能力等。这些条件相当于原材料一样,通过在商学院几年的时间,让有梦想的人,增加管理学方面的训练,努力改变自己的圈子,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而能够担负更大的责任,不仅为自己,更为自己的团队、家族和国家做更大的事情。同时,读北大对MBA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学、校友氛围会让学生更加进取,两年的学习会让学生开拓视野,发生很大的变化。姚老师举了自己做MBA班主任时学生成长的例子,刚入学时大家都有梦想,但是没有落地,有时候在一些小事上心胸不够,而两年之后完全不一样了。“当一个人真的不把自己当回事了,他也许就是那回事了。”姚老师说,知识包括两种,一种是我知道的,另一种是这个问题我能提出来但是我不知道,即孔子讲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通过两年的学习,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增强了,知道了很多确实知道的,与此同时也知道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所以越学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越多,反而变得谦虚了。慢慢地学生就在感悟长进了,当知道的东西多了,同时不知道的东西也多了,而不知道的东西就是未来要思考的东西,因而心胸格局就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