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学院 > 面试调剂 >

    考研报名“随大流” 元芳,你怎么看?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不得不说,历年考研报名都有从众,随大流的现象,提醒大家,选择考研专业也综合很多因素,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能力,基础等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才能实现考研的意义。

      2013年考研报名从众现象分析:

      一、非名校不嫁

      现在的学生从小便生活在一种竞争状态之下,这导致很多人都存在着一定的名校情结,这也已经陷入一种从众心态,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以名校为目标,即便有些人开始并不在意这些,但在意的人多了,难免会产生从众心理,就出现了这样的状态,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硕士、博士,一路走来,多数同学都存在这样的心理,那就是非名校不嫁。小学名校不行就指望考重点初中,重点初中不行就争取重点高中,重点高中不行再继续努力争取名牌大学,一旦名牌大学不行就争取考前名校的硕士研究生,一路走来,只是围着名校打转,大有非名校不嫁,若无法进入名校就要一直读书的架势,考研便成了实现名校情结的途径,一窝蜂的冲击名校,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能够达标,以多数人的选择为标准做为自己的考研报名目标。

      二、追求热门专业

      很多同学在选择考研报名专业的时候会存在这样的一种心理,现在一些冷门专业的研究生不好就业,考一个热门专业的研究生容易就业。因此在考研报名的时候一窝蜂的选择热门专业,最后由于报录比的原因,导致很多同学或名落孙山,或被调剂到不如意的院校、专业或地区,心生郁郁,不知道该不该去就读。或者虽然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所选择的热门专业,但在读期间又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专业,而且不少热门专业没有工作经验找工作并没有太大优势,最后四顾彷徨,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三、盲目看齐他人,从众选择专业

      除了以上两种之外,在历年的考研报名过程中,还存在这样一种盲目现象,某高校同学考研,3年换了3个专业,均无功而返。大四那年报考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失败,见同班同学成功考上新闻学业,于是匆忙转移考研报名目标,跟进新闻专业。但由于以前对新闻学一无所知,第二年考研专业课成绩全军覆没。报考热门专业失利,又转考冷门专业,第三年选择的专业是旅游地理,可因为专业课只复习了短短几个月时间,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像该同学这样盲目跨专业考研的并非个别现象。并且其动机也是考研中最忌讳的心态:盲目与投机。在没有任何知识积淀的情况下,盲目换专业只会浪费精力和时间。

      面对考研报名中这样种种的从众心态,同学们应该怎样明确目标呢?在此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1.不必顾忌旁人 看清自己的路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众的产生是由于怕受惩罚或为表明自己归属于群体的愿望等群体的压力。而这种群体的压力也是有差异的,你判断的标准毕竟不能仅仅依赖于大多数,它更需要你自己进行思考。所以,如果你觉得你不适合走考研路,即使所有人都考研,你仍然可以坚持你不考研的想法,不要顾忌群体的评价,毕竟路是要自己走的。

      2.自己真正动手解决问题

      虽然很多时候大部分人做得都是对的,但有时候真理也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些考研复习过程的一些实际问题时,如果一味地从众,自己不动脑筋,就很难获得成功。

      3.挖掘自己 创造自己

      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相信自己,表现自己,不主动地表现自我,别人是不会发现你的闪光点的。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特长,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力,创造自己,避免一味跟别人走,否则,你丧失的将会是很多良机,收获的只是平庸。

      4.顺应自己内心的选择

      如果说一个人的个性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或者说性格注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那么塑造自己的个性,做你自己,对于你走向成功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个性象征着自信心、突破力和创新力,它重在自我的突破和发展而不是强调与他人的统一,只有个性化才能使我们还原自己。求异的个性正是我们不知足本性的反映,它赋予我们积极进取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考研报名中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都是同学们个体的选择,未来的利益相关也只与同学们个体有关。所以,在考研报名中尊重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所需,走出自己的光明大路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由于各种从众心理,盲目的选择多数人的选择,提醒广大考研学子,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选择自己心中多想,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才是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