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全球化的挑战,欧洲的商学院不能再仅仅聚焦一个国家和一个欧洲。其次,是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对于欧洲的商学院而言也是如此。第三是来自互联网的挑战,还是像20年前那样的教学模式肯定不再适应了,传统商学院必须改革。
11月18日,同济大学与法国ESCP Europe商学院在巴黎签署了全球战略合作协议,这是继同济—曼海姆、中印美合作项目等高端国际项目之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又一次飞跃性突破,由此也将成为大陆首家跨向欧洲腹地的商学院。同时,ESCP Europe也将由此进驻上海,实现其进军亚洲的战略。
事实上,随着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欧洲商学院感受到了改革的紧迫感。一些开始寻觅更多的亚太地区伙伴,一些全面启动了全球化战略的发展。这些动作不仅给予了国内商学院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更释放出这样一个信息—商学院市场已经不再只属于欧美。
更重视中国市场
如今,在与美国商学院的激烈竞争中,越来越多的欧洲商学院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调整教学内容,重视国际学生的招收和培养。
ESCP Europe校长Edouard Husson教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战略方向上,发展中国家是我们未来的重点合作伙伴,这有利于我们建构更加全面的国际合作关系。”
对于此次法国ESCP Europe商学院与同济经管学院的合作,记者了解到,双方将进一步拓宽硕士双学位合作,并在教学设施及师资、高端培训、科研等各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双方计划明年年初将推出首个高端培训项目,主题聚焦“智慧城市”这一热点,学员则来自法国、中国和巴西三个校区,将分别在三地进行学习和考察。
“我们只有尽力去满足顾客所需,才能继续生存下去。”Husson此前对媒体表示,目前世界形势已发生重大改变,在与美国商学院的激烈竞争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倾向于接收来自诸如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的学生。
欧洲商学院存三大挑战
“目前全球商学院都面临着三大挑战。”马赛KEDGE商学院副院长米歇尔教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越来越多欧洲的商学院所需要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全球化的挑战,欧洲的商学院不能再仅仅聚焦一个国家和一个欧洲。其次,是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对于欧洲的商学院而言也是如此。第三是来自互联网的挑战,还是像20年前那样的教学模式肯定不再适应了,传统商学院必须改革。
事实上,除了面临老对手美国的竞争压力,那些诸如来自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商学院,同样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在2012年《经济学人》排出的全球最好的MBA学校中,欧洲仅有两所学校跻身前十,其余8所均来自美国的院校。然而,在2007年仅有3所亚洲商学院入围前百名,在2012年已达到12 所。
Husson表示,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再加上学费与美国相比,要低很多。“不出几年,来自亚洲的新兴对手,将会成为我们真正的担忧。”
合作频率增多
“学生国际化是关键,我们得吸引更多外国学生,从教学内容到教职工都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西班牙IESE商学院主任何塞·巴洛尔说。
Husson也表示,“我们会招募更多的中国学生,我们的招生程序可以让中国任何地区的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录取,这是全球统一的招生程序,并且与其他法国商学院的招生程序是一样的。”
另外,今年秋季刚刚完成合并的马赛商学院与波尔多商学院,新成立的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便将新兴经济,尤其是亚洲国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并表示,在项目拓展上,本科教学和企业管理者在职教育将会是发展焦点。
而对于亚洲的商学院,尤其是中国商学院而言,欧洲商学院的新姿态也赋予了更多本土商学院走向国际的机会。业内人士指出,欧洲向来拥有如地缘多样化、创新开放等传统优势,而这些优势也是中国、印度等需要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