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CT逻辑考试中,语义辨析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在职研究生学员要想逻辑部分取得高分,就必须弄清楚语义辨析的几种类型,下面就通过一些典型试题来帮助考生了解。
一、理解
1、小莫十分渴望成为一名微雕艺术家,为此,他去请教微雕大师孔先生:“您如果教我学习微雕,我将要多久才能成为一名微雕艺术家?”孔先生回答道:“大约十年。”小莫不满足于此,再问:“如果我不分昼夜每天苦练,能否缩短时间?”孔先生道:“那要用二十年”。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孔先生的回答所提示的微雕艺术家的重要素质____
A.谦虚
B.勤奋
C.尊师
D.耐心
解析:小莫的第二个问题说明,他缺乏耐心。孔先生对此的回答提示了这一点。答案是D。
2、任何方法都是有缺陷的。如何公正合理选拔合格的大学生?目前通行的高考制度恐怕是所有带缺陷的方法中最好的方法了。
以下各项都符合上述断定的含义,除了:____
A.被录取的大多数大学生的实际水平与他们的考分是基本相符的。
B.存在落榜的考生,他们有较高的实际水平。
C.目前,没有比高考更能使人满意的招生制度。
D.无合格的实际水平的考生被录取,是考场舞弊所致。
解析:题干实际上作出了三个断定:
断定一:目前的高考制度从总体上说有利于公正合理地选拔合格的大学生。
断定二:目前的高考制度不可能保证绝对公正合理地选拔大学生,其中存在的缺陷是不可避免的。
断定三:目前,没有比高考更能使人满意的招生制度。
A项符合断定一;B项符合断定二;C项即是断定三。题干显然没有断定D项断定的内容。答案是D。
3、以下诸项结论都是根据1996年度当代商城各个部收到的雇员报销单据综合统计所得到的。在此项综合统计作出后,各个部又都收到了雇员交来的补充报销单据。
以下哪项结论不可能被补充报销单据的新的统计事实推翻____
A.会计部仅有15个雇员交了报销单据,报销了至少4000元。
B.销售部至少有25个雇员交了报销单据,报销了至少20万元。
C.超市部至少有20个雇员交了报销单据,报销额不多于3万元。
D.公关部至多只有一个雇员交了报销单据,报销额不多于2000元。
解析:补充报销单据的新的统计事实对于原有的统计结论来说,第一,不可能减少交报销单据的雇员的人数,第二,不可能减少报销金额的总数。B项断定销售部至少有25个雇员交了报销单据,报销了至少20万元,不管新的统计事实显示报销总额增加了多少,交报销单据的雇员人数增加了多少,这个原有的统计结论总是成立的。因此B项中的结论不可能被补充报销单据的新的统计事实推翻。C和D项中关于报销金额的结论很可能被补充报销单据的新的统计事实推翻。A项中关于交报销单据的雇员人数的结论很可能被补充报销单据的新的统计事实推翻。答案是B。
4、一个善的行为,必须既有好的动机,又有好的效果。如果是有意伤害他人,或者虽然是无意伤害他人,但这种伤害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都是恶的行为。
以下哪项叙述,最符合题干的断定____
A.P先生写了一封试图挑拨E先生与他女友之间关系的信。P的行为是恶的,尽管这封信起到了与他的动机截然相反的效果。
B.为了在竞争中顺利晋升,J先生利用业余时间解决积压的医疗索赔案件。J的行为是善的,因为S小姐的医疗请求因此得到了及时的补偿。
C.在上班途中,M女士把自己的早餐汉堡包给了街上的一个乞丐。由于乞丐急于吞咽而被意外地噎死了。所以,M女士无意中实施了一个恶的行为。
D.S女士义务帮邻居照看三岁的小孩。小孩在S女士不注意时跑到马路上结果被车撞了。尽管S女士无意伤害这个小孩,但她的行为还是恶的。
解析:A项中P先生的所为尽管有伤害他人的动机,但事实上并没造成伤害,根据题干,不能断定其所为是恶的。
B项中J先生的动机虽然不能认为就是坏的,但没有理由认为是好的。根据题干,不能依此断定其所为是善的。
C项中M女士的行为虽然造成了伤害,但出于无意,并且其伤害可能性不可预见,因此,不能认为是恶的。
D项中S女士对小孩的伤害虽然是无意的,但这种伤害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的,因此,她的行为还是恶的。D项符合题干的断定。
答案是D。
5、有人提出通过开采月球上的氦-3来解决地球上的能源危机,在熔合反应堆中氦-3可以用作燃料。这一提议是荒谬的。即使人类能够在月球上开采出氦-3,要建造上述熔合反应堆在技术上至少也是50年以后的事。地球今天面临的能源危机到那个时候再着手解决就太晚了。
以下哪项对题干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的理解最为准确____
A.如果地球今天面临的能源危机不能在50年内得到解决,那就太晚了。
B.开采月球上的氦-3不可能解决地球上近期的能源危机。
C.开采和利用月球上的氦-3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实际上做不到。
D.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技术突破至少需要50年。
解析:B项最为准确地表达了题干的意思。其余各项均不恰当。例如,A项虽然表达了题干的一个观点,但这并不是题干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C项不符合题干表达的观点。答案是B。
6—7基于以下题干:
人的行为,分为私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后者直接涉及他人和社会利益。有人提出这样的原则:对于官员来说,除了法规明文允许的以外,其余的社会行为都是禁止的;对于平民来说,除了法规明文禁止的以外,其余的社会行为都是允许的。
6、为使上述原则能对官员和平民的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约束力,以下哪项必须假设____
A.官员社会行为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平民。
B.法规明文涉及(允许或禁止)的行为,并不覆盖所有的社会行为。
C.平民比官员更愿意接受法规的约束。
D.官员的社会行为如果不加严格约束,其手中的权力就会被滥用。
解析:题干的原则要表达的意思是,有一些社会行为,法律既不允许,也不禁止。这类行为,禁止官员实施,但允许平民实施。因此,要使题干的原则能对官员和平民的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约束力,必须假设,法规明文涉及(允许或禁止)的行为,并不覆盖所有的社会行为。答案是B。
7、如果实施上述原则能对官员和平民的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约束力,则以下各项断定均不违反这一原则,除了____
A.一个被允许或禁止的行为,不一定是被法规明文允许或禁止的。
B.有些行为,允许平民实施,但禁止官员实施。
C.有些行为,允许官员实施,但禁止平民实施。
D.官员所实施的行为,如果法规明文允许,则允许平民实施。
E.官员所实施的行为,如果法规明文禁止,则禁止平民实施。
解析:由题干,允许官员实施的行为,一定是法律允许的行为,不可能禁止平民实施。因此,C项违反题干的原则。其余各项均不违反题干的原则。例如,B项不违反。因为允许平民实施的行为,包括法律允许和法律既不允许,也不禁止这两部分。由题干,后一部分禁止官员实施。答案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