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交通大学成立电气机械科,高等机械工程教育破茧而出。世纪春秋谱写光辉历史,百年华诞再筑强国梦。2013年4月6日,西安交大逾千名机械工程学科的校友和师生代表隆重纪念机械工程教育百年华诞。
上午8时许,从海内外返回母校的800余名校友陆续步入礼堂,身着统一的蓝色和枚红色帽衫显得格外精神,尽管他们中有的已是白发苍苍,步履蹒跚,但母校的盛情使他们精神焕发,对机械百年庆典充满憧憬。“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教育百年纪念片”在现场滚动播放,把所有人带回到机械工程教育的百年历史进程中。
纪念大会在慷慨激昂的《为世界之光》的校歌声中隆重开幕。校党委书记王建华、校长郑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友柏、李鹤林、卢秉恒及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李兴旺出席大会。郑南宁校长致欢迎词,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孙文磊代表兄弟高校致辞,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卢秉恒院士汇报学科建设与发展情况,张晓鲁、宫惠明、郭宝安、王华明四位校友代表先后发言,原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朱均代表教授发言。会上,还举行了共建与捐赠签约仪式,西安交大与四家企业代表签署合作共建及设备捐赠协议,并向多位在百年华诞之际慷慨解囊、支持学校发展的企业和个人代表颁发捐赠证书。大会由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梅雪松主持。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教育百年华诞大会现场
郑南宁校长致辞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卢秉恒讲话
郑南宁校长在致辞中谈到,1913年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电气机械科的设立,标志着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教育由此萌芽。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教育的百年历程,就是中国近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砥砺前行、昂扬奋进的真实缩影和生动写照。一百年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教育已培养本科生近6万名,研究生近3万名,大多数都成长为工程技术领域的高级人才和中坚力量。迁校前后,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科走出了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为代表的19位两院院士。从中国第一台内燃机、中文打字机到国产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枚运载火箭,都无不凝聚着交大机械学子的智慧和汗水,实践着“强国强种”的民族梦想,奏响着不同时代的最强音。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当时的机械学科主要是机械制造系,是交大主体西迁的专业院系之一。五十七年过去了,机械学科已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并始终在西安交大的学科布局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机械学科立足于世界科技前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重大工程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机械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支撑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值此机械工程教育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应该在回顾、总结过去的光荣历史与办学成就的同时,认真思考和谋划未来,使百年的机械工程教育在下一个百年里谱写出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签约仪式上,校党委书记王建华、机械工程学院卢秉恒院长分别与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签署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大楼合作共建协议;机械学院常务副院长洪军、副院长徐光华分别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签署联合共建实验室协议。郑南宁校长、蒋庄德副校长向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陕西威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宝空气能热泵技术有限公司、恒拓高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代表,89级校友奖助学金捐助代表贾海涛、戴笠勇先生,以及个人捐赠代表江龙、拜晓东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签署合作协议
纪念大会现场隆重而热烈。机械学院92岁高龄的金精教授专程从上海赶回西安参加庆祝活动,并将自己编写的《孙子兵法精读》中英文版赠送给学校、校友和学生,祝福学校事业兴旺发达。85岁的退休教师蒋百森专门为纪念活动书写了“百年树人”的祝福字画。现场,省教育厅厅长李兴旺、原西安交大党委书记王文生、2001届毕业生拜晓东等多位不同时代的校友代表纷纷发表感言,为母校和老师们送上祝福。在校学子们也自发录制视频,祝福“百年机械,生日快乐”。
校友代表张晓鲁发言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李兴旺发言
原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朱均教授发言
据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教育百年纪念活动从3月31日至4月中旬历时半个月,举办有“千人计划”教授学术论坛、校友师生交流座谈会、2013摩擦学及现代设计论坛、百年机械图片故事展、机械学院学生科技作品展、机械学院校友毕业照片墙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