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教育新闻 >

    北京学者聚焦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青少年发展

      11月10日电(记者任沁沁)“身份不一致的相对剥夺感在促成反文化的过程中具有显著意义,受过良好教育而又手中无权、袋中少钱的青少年往往倾向于自由或激进。”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青学术论坛上,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青年研究》主编单光鼐不无担忧地说。

      中青学术论坛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本届论坛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少年社会化与青少年发展”。全国数十名专家学者围绕青年思想引导、群体事件中的青年、大学生就业研究现状、大学生对执政党的认同、青年政治认知与政治参与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在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青少年的生理、心理、价值观、感情生活、道德发展等方面都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倪邦文指出,增强青年思想引导的有效性,应在理念上变“灌输”为“引导”,加强引导主客体间的互动;应注重分类分层分重点的传播策略;引导中既注重价值导向,也要注重利益导向;应加强引导载体建设,注重新媒体。

      单光鼐以近年来青年参与的群体事件为例介绍了群体事件中的青年“问题”,翔实的数据显示,参与群体事件的青年,主要包括对政治知之甚少但活跃于新媒体的中学生,不满意现状的农民工,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但表达诉求渠道相对较窄的知识青年。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价值目标,应该是培育具有主体性的现代公民。”中青院青少系主任吴鲁平认为,当前中国在时间上表现前现代化、传统现代化与新型现代性相互交织,空间上呈现传统性地域、现代性国家与环球社会相互碰撞又融合的环境。

      他指出,新的社会化应当倡导以人自身的发展作为社会化的根本目的,以实现素质型社会化、自主性社会化,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化。

      “青年的社会心理是反映社会变迁的风向标,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某种预测。”中国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沈杰建议,社会应建构促进青年良性的个性追求的保障和导向机制,让机会向青年公正地开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建、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