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教育新闻 >

    毕业季最想遗忘书考研英语教科书上榜

      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更多人将“研究生”学历作为了求职新起点,好学人开始购买各种图书。记者通过调查问卷、网络等形式,随机采访了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长沙高校近百位学生。调查显示,50%的学生准备在毕业行装中给专业课书籍留有一席之地。因为每一本书都承载着他们的回忆和时光,而且,大学的专业学习让他们得到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其中一些教材对今后工作学习仍然有指导和帮助,他们愿意把这类教材带在行囊中。

      但对于书籍的选择,各有各的口味。一本书的含金量,是学生是否选择它的理由之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闫亚宁计划把专业课教材《政治哲学》带在身上,她说:“这本书教给我的,是民主和自由的真正内涵,我开始系统地看待问题,而不是从表面上理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李玲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毕业行囊,对动物、植物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她对自然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专业的书籍很实用,也很通俗易懂,带回家之后不仅自己可以不断学习,家人朋友也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在互联网风靡的当今,计算机基础应用、网站开发类、语言类等书籍也是大学生离开校园时选择带走的。“这些书毕业之后还是可以用到的,没事也可以练练手,当作学习一项技能。”湖南农业大学的周思倩说。

      有55%的学生对政治书、大学生职业规划等公选课书本“毫无留恋”,“很多公开课就是‘打酱油’,考试的时候也是照搬照抄,实在很无聊。”中南大学的何雨说。对与实践紧密挂钩的理科生来说,专业课教材也许就是今后工作的指导手册,将一本对今后工作有帮助的书带在身上,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基本的原理构架在书上能找到,让他们少了从头学习的时间,也避免了向同事请教简单问题遇到的尴尬境地。

      对于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认知,则出现了两极分化。8%的学生想把16本英语公共课(英语专业除外)教材全部带回家,他们希望在以后工作或其他闲暇时间来重新温习英语,以待必要时运用。而26%的学生最想扔掉的书里就有大学英语教材,“学英语也将近20年了,大学毕业了,终于可以结束这种折磨了。”对英语一直不“感冒”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徐萌说。

      在大学中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学生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来阅读,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也都有尝试。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本充实不同方面的知识。很多大学生为了课后自主学习,购买了专业名著和励志书籍,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心理的成熟度和抗压能力也有了提高。他们自己精心挑选的书籍,会伴随其走上社会,与他们一起面对未知的世界。正是由于广泛的阅读和尝试,让大学生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已有10%学生考虑放弃本专业,将转向让他们感兴趣的行业。

      调查中显示,78%的学生在大学中除课堂学习外,一周阅读1至2次,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也都表示,阅读在大学当中给了他们一定的影响,在进入社会之后,也希望能保留这个习惯,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形成有效的知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