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教育新闻 >

    导师不好当:研究生导师已成新兴高危职

      在今日举行的首届重庆市青年科学家论坛上,科学院新晋院士、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严纯华教授在其名为“科学创新与学术诚信”的报告中表示:目前,研究生导师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高危职业。

      报告中,严纯华院士围绕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学术腐败问题,从如何做一名研究生导师切入,详细论述了作为科研工作者在学术与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学术道德与规范。

      严纯华院士认为,科学研究诞生之初即是由于科研人员本身对真理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而求真务实的态度也理应是所有科学研究的永恒驱动力。但如今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家庭压力,以及国内科研经费申请方面的困难,加上不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身处其中的科研人员、尤其是研究生导师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高危职业。

      针对国内学术界部分研究生导师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严纯华院士将归因为导师兼职过多、方向过杂、师生失和、急功近利等心理所致。在讲述具体案例的过程中,严纯华还强调,国内科研界常常认为,抄袭别人的科研成果算是剽窃,但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来讲,同一人引用自身科研成果的自抄袭行为也属于学术剽窃。

      严纯华院士在报告中表示,学术不断问题属于全球性问题,在普通民众不能区别真实实验与科学家假想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科学家对自身科学行为的自律。学术道德并不是科研人员从事研究工作的天花板,准确地说,应该是棺材盖板。科研人员一旦违背学术道德从事科学研究,就将永远带上污点,不能翻身。

      古人韩愈曾将教师的职能阐述为“传道授业解惑也”,严纯华院士人士,如今做研究生导师、进行科研工作还是应当回到这句话的精神中来。越是高危的环境下,越要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之道。

      严纯华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阶段师从著名学者徐光宪院士、李标国和吴瑾光教授,在稀土化学研究领域成绩卓著。2011年12月当选为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