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名校的诱惑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会出现很多人都在扎堆名校的现象,名校固然是好,但是在面对人数多,招生名额有限的情况下,那大家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要加倍,那么选择双证在职研究生院校,一定要非名校不考吗?
对于大家扎堆名校来说,主要看重的无非是:
名校自身软硬件条件都很优秀,师资队伍、科研条件、就业前景等因素都吸引着大批学生报考。其次,加上社会对名校的优先认可等各种原因,使得如今许多大学生对选择院校的时候都会有种很强烈的“名校情结”,报考名校甚至已成为一种“潜”趋势。因此成为一种比较重要的流行的选择趋势。
1.高考历史问题
参加双证在职研究生的考试,就像是第二次高考,是一次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或许很多人都会这样想,高考没有发挥好,最后只能上个普通的二本或是专科院校,所以就想通过此次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名校梦”,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
2.就业现实问题
由于现在很多重点院校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才导致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次次受挫,因为这个社会太现实了,如果有985、211的学生来应聘,就绝对不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因此报考双证在职研究生就成为了可以改变自己的方法。
3.盲目跟风心理
有些人会看到,自己身边的人都在报考双证在职研究生,感觉自己不报名的话就会格格不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报名学习,但是却根本没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所以这样冲动报名的话是没有意思的。
4.名校头衔价值更大
有些人也会觉得,身边的人有很多名校毕业的,他们都受到了很好的待遇,所以自己不考名校就不罢休。
报考名校竞争到底有多激烈?
扎堆考名校的直接后果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少的可怜的录取名额,千万人争的头破血流,用“惨烈”来形容也不为过,导致有些没有进入的人员就会失望而归。
1.录取分数线太高
好学校录取分数线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也相应的水涨船高。一些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更是高的离谱。所以使得一些名校的复试分数线比较高,对于一些本身考的还可以却没有达到名校分数线的人员来说痛心疾首,但是他们的分数线往往可以进入其他不错的院校。
2.专业课要求更高
名校对专业课的要求更高。就拿经济学来说,普通院校的指定参考书目可能只有2-3本,而名校的参考书普遍都有4-7本,在同等的复习时间里,要消化这么多书,还要考出高分,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3.保研/推免趋势上升
各高校,尤其是名校近年的保研/推免比例逐渐加大,有些甚至占到了招生总额的一半。这对参加统考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实际通过统考通道的招生人数减少,报考人数却越来越多,报录比严重失衡。”
非名校不上,到底是否值得?
1.压力大
从理智和现实角度,不是很赞同大家死磕名校。能考上名校固然好,但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学习基础。如果基础不好,非要冲名校,在复习中一次次的挫折,尤其到备考后期,精神压力过大,很容易导致心态失衡。
2.同样面临压力
很多学生只看到名校的光环,忽略了很多问题。比如名校也有弱势学科,师资力量和学科建设相对薄弱,实力甚至不如某些普通院校。而且名校毕业证并非就业的万能通行证。企业选择人才更加重视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而不只关注毕业院校。所以,名校毕业生就业同样面临着压力。
因此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时,大家就要理性的对待问题,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改变了自己的轨迹,大家一定要认清自己,找好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