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22时13分,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该校一医科在读研究生病重入院,寝室饮水机疑遭投毒,目前警方基本认定同寝室同学存在嫌疑。而据相关知情人事透露,复旦大学通报中所称的病重研究生,不久前曾在耳鼻咽喉科博士录取考试中取得第一名。
在心理学的概念里,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笔者认为复旦大学的这名大学生就是因为这样的嫉妒心里,产生了下毒陷害同寝室同学的想法,笔者认为在名牌学府里,每一位莘莘学子对成绩都抱有一定的概念,把成绩看成了自己命根。经受不起一点挫折和打击,时间一久心里就会产生负面的想法。
笔者认为通过这件事学校应该把心里辅导重视起来,如果学校不能正确的引导我们的大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慢慢的他们就会产生排斥心里,渐渐的人与人之间缺乏的不仅仅是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而更多的是冷漠、贬低、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就会再次发生复旦大学的这场悲剧。
笔者认为优秀的学生和差学生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从心理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差学生更看重的是感情、情义、调皮捣蛋,等等。。。。而中国式的教育把成绩定义为优良中差,忽略最基本的道德的存在,其实有很多学校所谓的成绩好的学生,其实人品更坏、更狡猾、嫉妒心里更强。在这里笔者认为我们的人民教师不要肤浅的用成绩衡量一个人,而更多的是人品上的教育,所以请教育部门深思、请人民教师深思不要做一个在学生心目中肤浅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