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经典阅读 >

    武汉:20万年薪硕士考上公务员月薪仅2千多

      据了解,这已是半年来在武汉举行的第四次大规模“铁饭碗”考试。据湖北省人事考试院统计,即将在5月份举行的全省选调生考试,招考数量为860人,仅头三天报名的考生就超过了1万人,考“铁饭碗”的热度不减。昨天,上万名考生赴华中农业大学等三个考场参加省直事业单位招考笔试,争夺1525个职位。

      今年27岁的小艾,2009年硕士毕业后进入武汉一家大型设计单位从事行政工作,这家单位即使是一般文职人员,年收入也能达到20万元。但是,和很多梦想到体制内去“吃皇粮”的人一样,去年,他参加全省公务员[微博]四级联考,以笔试第二、面试第一考取了一家省直单位的公务员。新单位领导在见面会上对他说:“我们的工资待遇跟你现在单位可没法比。”第一个月的工资单发下来,有些心理准备的小艾还是震惊了:只有2000多元,仅是原来收入的零头。

      体制外的人:

      4年“公考”败 焉知非福

      青山区王小姐2004年本科毕业,后应聘到一医疗器械公司,收入基本保持在4000元以上。2007年结婚,王小姐想安心家庭生活,决定放弃工作,专心考公务员。此后,她就辞职在家、全心复习考试,怀孕期间也在看书、背书,孩子刚满月还专门请了保姆,以备公务员考试。不料连续三次考下来,连面试入围都没有过,近四年的时间全耗在考试上。

      反复考虑后,王小姐放弃了公务员考试。凭借以往在业内留下的口碑,她被另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请去做销售,现在月入8000至一万。回头看这四年,王小姐感到自己在人生选择上还是没有想清楚,“看来我就是传说中的实战型选手,浪费了四年,真是可惜了”。

      体制内的人:

      10年公务员 难谈满意

      2003年考入武汉一区级单位任公务员的韩亮(化名),现在的职务是科长,在单位算是发展得不错了,现在月入4000元,加上各种奖金,一年下来七八万元。而韩亮对自己却谈不上满意,他的参照对象是他的同班同学:“在企业工作的很多人,特别是从事销售岗位或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基本都已是各公司中层以上了。一个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的同学,年收入已接近7位数。”

      “机关及事业单位,领导职位的数量有严格要求,能当领导的毕竟是少数人。在我们单位,有的人到退休也只是个科员职位。”韩亮说。

      现状

      “国考”弃考率高达25%

      在上周结束的全省公务员招录四级联考中,参加网上注册的超过10万人,最终约有92976人通过了网上资格审查可以参加笔试。但据省人事考试院最后统计,实际参加考试的为83759人,有9217人缺考,弃考率接近10%。而在中央及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全国平均缺考率甚至高达25%,“公考”报名跟风之势可见一斑。

      在昨天的全省事业单位招考中,来自荆州的小陈告诉记者,他很喜欢自己现在的广告设计工作,还准备自己创业,但父母非要他来参加“考事”,不然就是“没面子、没找到正经工作”。更有个别功利性极强的考生,被录用并工作很短时间后,甚至只是到单位看了一下,觉得工作条件、待遇等不理想,立马就不来了。

      据介绍,招一个公务员,从收集职位计划到组织笔试、面试、体检、公示、考察等,有的周期甚至要长达10个月,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被录用又放弃,既造成行政资源浪费,也让其他考生无法递补、浪费人家的时间和机会。

      “考碗族”居高不下的背后

      分析

      是什么让武汉这个高校云集、连续多年大学毕业生位居全国第一的城市,“考碗热”高烧不退?“体制内”真的有那么好?武汉市公务员局录用与考核奖惩处处长张馨做了分析。

      交锋一:岗位稳定性VS高收入

      “对优秀人才来说,社会上现在确实有很多高薪职位,但不是压力太大,就是老板一句话会丢工作;而对个人而言,维权较真的难度很大”。比较而言,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虽然收入及晋升空间不如企业那么开放,但工作环境对人的尊重及岗位的相对稳定性是比较高的。

      交锋二:录取渠道:“考”VS“招”

      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收入较高同时工作也较为稳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垄断行业,不是招聘渠道较为封闭,就是门槛过高。如在昨天的招聘会上,记者就看到,某三甲医院招聘合同制的一般岗位,都要求985和211院校毕业才行。

      而作为一个工资收入不错、岗位非常稳定的职业,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实行的是公开笔试、面试,是获得优质就业机会的非常清晰的一种渠道,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都可以报名,这种相对公平公开的竞争方式是很吸引人。

      交锋三:福利待遇

      此外,子女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社会压力,在“体制内”有一定保障,这也是吸引考生的一大方面。据了解,武汉仍有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办有专门对口的幼儿园;部分有资金、有土地的单位,还可以采取集资建房的方式,按不同级别或工龄为职工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住房。此外,公务员目前仍在实行公费医疗和财政养老,还没有实行社会化。

      不要为青春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