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经典阅读 >

    彼岸观察:学会在压力下拿主意

      人类之所以需要漫长的童年,就是因为要面临更复杂的挑战,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感情、心理、能力、知识等方面进行准备。但是,长期准备的目的,还是为了对付更大的困难。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感受不到压力、不懂得自觉地承受压力,这恐怕属于一种“成长障碍”。在孩子没有成熟前盲目施压,等于揠苗助长,形成畸形的被动型人格,反而妨碍了他们发展主动面对压力的能力。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虽然从小也带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但从来都在孩子喜欢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孩子稍有厌烦,就立即撤出。但是,等孩子上学后,就要渐渐对她提出纪律和标准的概念,不能采取怎么样都可以的放任态度。这样的转型,在美国的教育中往往缺失。弹钢琴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美国的孩子弹成什么样,家长经常特别宽容,一味鼓励,更不会拿自己的孩子和优秀的孩子比。我们则鼓励女儿“见贤而思齐之”。女儿的琴如果总弹得不好,我就对她说:“弹成这样还折腾什么?咱们不学了。你是音乐上很敏感的孩子,弹出来的曲子这么难听,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吗?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吗?大家毕恭毕敬地听你弹,不过是礼貌而已。 ”总之,弹不弹琴,是她的自己的生活,自己拿主意是否学下去。我们当家长的,只是帮助她面对生活的现实,别觉得自己每天练十分钟就能享受弹琴的快乐。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这方面一切靠自己,谁也帮不上忙。总之,我们给了女儿放弃的机会。但如果她自己不肯放弃,那就要自己负责了。

      今年女儿学校里的音乐课组织合唱队到英国旅游。许多本来不喜欢合唱的孩子,一听说能去英国玩,纷纷报名参加。女儿也想去。她并非没有理由。她是音乐老师最看重的学生,钢琴大概是年级里水平最高的,作曲很出众,去年也是年级里唯一入选区一级合唱团的。但我问她:“你觉得参加这个活动真能学到东西吗?大部分同学都是为了旅游去的,甚至对合唱一点兴趣都没有,仅仅因为想去英国玩,就花去父母两千美元。这样做对吗? ”女儿听到这里,恍然有悟地告诉我:“我不去了。 ”

      几乎在同时,国内的亲友告诉我,他女儿在北京一所著名的小学读书。今年赶上小升初,孩子们很辛苦。有家庭提议,小升初那个暑假,给孩子减压,去美国玩。这么一招呼,半个班报名。至少是一个家长跟着一个孩子去。亲友感叹,时代真是不一样了,现在的中国家庭真有消费能力呀!我心里同情这些孩子,居然为了中学的准入资格,整个小学的生活就是不停地做题,达到大人强加给自己的要求。也许家长确实欠他们一个到美国好好玩一夏天的机会。但是,他们也正好进入开始思考自己生活责任的成长关口。这样的经历,对他们这方面的发展有什么帮助呢?

      我们这代人,正好赶上经济起飞,和下一代人的生长环境有着巨大的不同。我们这些到海外生活的人,这方面的跨越也许更大。我们经常和女儿讲:爸爸妈妈像你这么大时,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折合5美元,就算计入通货膨胀因素,也不过十几美元,而你现在一堂钢琴课就七八十美元。我们当然不会用自己当年的生活标准来要求孩子。但是,我们也一直和女儿讲得很清楚:爸爸妈妈在非常艰苦的境况下长大,至今有着很节俭的习惯。你在一个富裕社会的富裕社区长大,经历自然不一样。看你的品位就知道,不论是衣服还是家具,你看上的总是特别贵。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对。你日后自己挣钱去买这些东西。但是,你不应该花家长的钱去过比家长奢侈的生活。父母不停地奋斗,最后给你提供了最好的教育条件,你的起点已经比我们高得多。但是,日后的道路怎么走,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

      青春期的孩子,在法律上还不是成人,生活和成长还在父母的呵护之下。但是,青春期也是成人的最后准备期,是独当大任的演习。父母此时所能教给孩子的最重要技能,就是独立面对生活、承担压力的能力。女儿进入青春期,我们的家规也变得很明确:父母不敲门不进女儿的屋子,不经过她容许不看她的电脑、笔记本、作业等任何个人记录。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求她面对自己的生活,确立自己的目标,一切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