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经典阅读 >

    考研大幕开 考生认为:“就业率低但工作质量好

      2013年考研大幕昨日拉开,参考人数可以套用一句老话: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云南省22380人,再创考研历史新高。这轰轰烈烈的考研大军引来许多争议,1月3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官方微博说:“的确有人为学问深造、圆名校梦考研,也有大批人是迫于找工作压力山大。”考研究竟是奔着梦想、继续深造,还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昨日第一场考试之后,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名来自不同专业的考生,表示考研为找一份好工作的占60%。当为培养研究、学术人才而设置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变成找工作加码的手段,奔着工作而考研的人找到心目中的工作没有?对硕士研究生教育又带来些什么变化?今天本报为你一一呈现。

      缘由

      “就是冲着工作读研的”

      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麦可思研究院从2012年11月23日至12月19日,调查了2013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意向,根据他们收回的3899份有效问卷,19.6%的本科生计划考研。同时最终数据显示,2013届本科毕业生在国内读研的第一理由是“就业前景好”,约占被调查人数的34%;其次是“想去更好的大学”,约占29%;而“想做学术研究”的比例只占9%。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研一的赵同学本科也是这个专业,两次考研之后他终于如愿继续深造,“我就是冲着工作才读研的。”他说。“其实材料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也非常好就业,为什么非要读研不可呢?”记者问。“读研起点更高一些”,他说这个专业在云南本科毕业之后基本是去工厂,但是他想去江浙一带发展,“那边在这个领域更先进一些,以后发展的空间也更大一些。”为了和江浙毕业的学生竞争,读研是他唯一的选择。

      同时据他了解,这一行研究生的起薪比本科生高出不少,“像我的朋友在北京,硕士生起薪是6000,本科生是4000,还是高出不少。”

      “考研纯粹是为了梦想”

      “我考研纯粹就是为了梦想”,去年毕业自西北大学哲学专业的小陈说。这是他第二次考研,去年他报考的是四川大学的精神分析专业,“我就对这个很感兴趣,但是全国只有川大这位教授在做,到国外读又太贵了。”

      “去年只招三四个人,但是保守估计至少有五六十人报名。”在激烈的竞争中败北的小陈还没有毕业就跟家里面商量好,毕业后不找工作,一心准备来年再考。这一次考研他选择的依然是精神分析专业所在的哲学学院,专业却换成了哲学,“一来这个专业考得人少一些,二来是我本科更加有把握。”这是他的“曲线救国”计划,“进了同一个学院,哲学跟精神分析是有交集的,这样就能学到了。”

      假如这一次再考不上,小陈打算先工作,“不能一直吃家里”,但是他不打算放弃考研,“工作了攒点钱再考,或者出国读研。”

      “就业率低但就业质量好”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长年调查,从2005年考研人数突破百万后至2009年,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2011年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根据省教育厅截至去年9月1日的统计,我省2012年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82.5%、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3.1%、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7.4%。

      “读两三年研出来,结果比本科生还难找工作”,这样的“倒挂”一度让人难以理解。云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琦华教授两个月前接受晚报采访时说,之所以会出现“研究生就业率比本科生低”这种现象,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研究生的就业心理预期相对较高,对于单位和收入的心理价位较高,不像本科生只要有稳定工作就去。此外,研究生大多会考虑专业与职业对口,而本科生却不一定,不少本科生都选择了与专业相差较大的工作。还有一点是,研究生就业质量相对较高,尤其是类似云大等重点高校的研究生。而一些暂时不就业的研究生,主要是在等待考公务员,或者是继续考博士、等待出国等。

      昨日接受采访的考生都表示,不会因为“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就不考研,“得要看专业,有的硕士专业好就业,有的不行,不能一概而论。”

      赵琦华也持同样观点,据他分析就目前看来,比如化学、生物、管理学等专业研究生就业率就高于本科生,且就业质量较高,因为就业范围比较广。不过一些人文社科方面专业研究生就业率则相对要低一些,因为就业面相对窄,对口的用人单位不能提供足够的岗位。

      建议

      “工作中学到的不比读研少”

      针对考研热,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不少“降温”的建议。

      针对考生,有专家提醒继续深造不一定就能带来更光辉的前程,关键要看考研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规划。有高校教师建议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竞争意识不太强的学生,尽快就业,“社会对高端人才需求只是少量的,更需要的是基础人才”。此外还有网友建议考生将就业视作一种提升、发展的过程而非最终结果,“两三年的工作下来,你学习到的不见得比读研少。”

      针对研究生就业问题,专家们建议研究生了解就业市场,合理调整心理预期,准确定位,大众化教育就是要大众化就业。

      而在研究生的培养上,一些专家认为研究生要在注重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加注重应用性培养,形成核心就业竞争力,因为就业市场需要大量的应用型高端人才。研究生教育应结合社会需求,扩招的同时更应保证教育质量,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过程性指导,强化实践教学。

      还有一些专家则提出更加宏观的建议,比如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兵分析认为,不同批次和不同层次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考核不同高校时应该有不同的指标体系,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用就业率来考核办学质量和水平。但对于类似云大等高校来说,不能简单地将就业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毕竟“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