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研一女生张亚薇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一幅“红黑榜”式购物地图,图中标“红★”的8个商家秤准,标“黑●”的17个商家秤不准。
购物遭遇短斤少两,您会怎么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微博]经济学院一群研究生在遭遇“黑秤”后,对校园周边商家的秤做了一番调查,并把结果以“红黑榜”方式晒到微博上,希望学子们购物时选择不差秤的商家,从而让不良商家自食其果。
研二学子李洋是该活动发起人。他昨日告诉记者,自己每周至少买两次水果,每次花费5至10元,但经常遭遇短斤少两。“有时候觉得差得太多,就会把水果拿到超市复秤,然后找商家理论。有的商家心虚会承认,然后给你添一点;有的商家根本不承认,我以后就不会再去他那儿买了”。
上月,李洋在一次会上谈及遭遇“黑秤”的经历,引发共鸣。该校经济学院研究生会便决定做一次调查,曝光不良商家。研二学子向薇说:“前后有40多名研究生参与,走访了校内及周边30多个商家。调查时,我们佯装顾客,不会像平时购物时还价,也不会说‘秤不准,添一点’之类的话。”
学子们把买来的水果、自助餐等拿到一家信得过的超市复秤。向薇介绍,最黑心的商家一斤少了四两。本月24日,调查结果在微博上发布。截至昨晚,该微博已被转发300多人次。该校研一女生张亚薇还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一幅“红黑榜”式购物地图,标出哪些商家的秤准,哪些商家的秤不准。
参与调查的学生告诉记者,也有诚信经营的商家提醒他们,曝光不良商家小心会被报复。“最初也有些担心,但最终还是把调查结果公布出来了”。在他们公布的25个商家调查结果中,不差秤的有8个。向薇说:“调查的另外几家,因为位置不太好描绘,就没公布。”
向薇认为,与一些不差秤的超市相比,摊贩的价格便宜吸引了很多学子。李洋说,他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习和生活了7年,对于购物遭遇“黑秤”时常感到无奈,不知道具体该向谁反映,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维权。
“水果摊短斤少两见惯不怪”、“建议形成机制,每月一查”、“建议做成巨幅宣传板放在西门,广而告之”、“这才是真正该做且有意义的事”、“还是正规店面比较靠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会晒出的调查结果,昨日引发众多学子“围观”。
您是否也遭遇过购物短斤少两?如何有效解决高校周边水果摊、快餐店秤不准的问题?遭遇“黑秤”之后又该如何维权?相关管理部门又该做些什么?欢迎@长江日报,或者@长江科教,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