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简章大全 > 高级课程班 >

    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国学博士课程班

  • 专 业:艺术学
  • 学 费:48000元
  • 学 位:
  • 学 制:
  • 上课地点:
  • 招生动态:正在热招
  • 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 2012-11-06 14:41 | 点击次数(次) 来源:未知 | www.zhongjiao.net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科学为主要特色的著名百年学府。面向新世纪,北京师范大学确立了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2002年9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庆祝大会。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充分肯定了百年北师大的办学成就,并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在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师范馆。1912年改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和1952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傅种孙、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后在这里弘文励教。

      百余年的文化积淀,百余年的开拓进取。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北京师范大学形成了以对祖国未来和民族命运高度责任感为核心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凝炼成为“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校训。今天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名师名家荟萃、研究实力雄厚、对外交流广泛、教学质量领先,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术研究重镇、文化交流窗口和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摇篮。北京师范大学以辈出的人才和雄厚的实力,稳居全国高校前列。

      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2005年招收本科生2116名,研究生3478名。学校正以本研贯通的教育体系培养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是我国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05届本科毕业生中有近50%继续攻读本校、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其余的毕业生主要进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部门、重点中学等单位或部门工作。

      教学师资

      北京师范大学将整合自身学术力量,延聘国内外国学研究的大家参与国学课程班的教学,所有主讲者均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

      韩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历史哲学

      唐 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研究方向:管理哲学。

      张曙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研究方向:生存哲学。

      周桂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史、中国政治哲学。

      郑万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研究方向:易学哲学、中国哲学。

      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中国儒家哲学。

      杨 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王德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管理学。

      崔新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人的哲学。

      张奇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研究方向:中国儒学、中国哲学与文化。

      徐文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禅学、中国佛教史。

      张百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宗教学、俄罗斯宗教哲学、东正教。

      吴向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

      晏 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伦理学

      张世英: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中英: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哲学、管理哲学

      招生对象

      面向对国学感兴趣的企业管理层、国家机构公务员、大学从教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研修生、进修生、课程研修班学历或学位,具有MBA、MPA、EMBA教育背景者优先。

      课程安排

      ⒈儒学与传统文化 介绍儒家思想的历史缘起与发展过程,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揭示儒学的真精神。反省儒学在中国社会中地位跌宕起伏的命运,剖析儒学现代转型的内在机制与发展前景。考察儒学对个体道德修养同社会价值体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展示儒学思想的特色与文化内涵。通过对儒学与传统文化的概述和思想考察,力图为现代中国人建立文化认同,寻求价值理想的家园,提供有益的思想文化资源。

      2易学与现代管理 由巫术转化为哲学思考的《周易》,是中国人心灵世界中不朽的圣典。奥妙无穷的符号体系,类型化的概括抽象,义蕴精湛的思维方式,使自然界的客观变化,社会治乱兴亡的趋势,与自我生命创造活动贯通,蕴含着极其广阔的现代转换的潜能。结果现代研究者发现了其中的基本原则,运用于管理活动之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古老的思想资源青春焕发。课程将致力澄清这一历史谜团,探究易学真相。

      3佛学与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在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诞生了中国化佛学,把佛教推向了历史的顶点,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精深复杂的理论思索,广泛庞大的教义体系,支流繁多的宗派集团,都折射了佛教在漫长的积累成长过程中发生巨大社会影响的动力。而中国文化对外来佛教的成功吸收消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成为我们今天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宝贵借鉴。

      4道家与道教 与儒家形成互补关系的道家道教,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中坚与灵魂。然而在各方面的表现上,又大为不同。中国的哲学、宗教、艺术与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无不浸润着道家的情怀。特别是在形上学以及科学技术方面,道家道教的思想理论,成为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基本范式。日益在西方世界发生回响的道家道教学说,将引导我们品味宇宙人生的真谛。

      ⒌中国民俗与民间信仰 普通大众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既是哲人建构形上学思考的基础,又是推动民族文化不断成长的动力。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价值上的高下之分,虽然相互渗透但并不等同。扎根于人民生活中的精神信仰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由此凝固而成的民俗活动与精英文化究竟包含着怎样的互动关系,只有借助于具体的分析阐释得到合理的解答。必须以同情理解的态度揭示其精神底蕴,才能在消除其不足的基础上,建设更加符合人性需求的生活规范。

      ⒍堪舆风水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表现 吉凶祸福是任何人必然会面临经历的问题,但与风水的好坏或阴阳宅没有直接的关联。凝固于民族心理情感中的这一认识态度与现实反映,如今发生了回潮的现象。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的疑惑,伴随着分析讨论的深入,其真实形态一定会得到逐步的呈现。

      ⒎儒家原典选讲 孔子、孟子与荀子是原始儒家精神的奠基者,本课程将选择儒学最有代表性的原典进行解读,以提升我们对古圣先贤伟大人格和思想内涵的理解。

      ⒏佛教要籍概观 对广大人民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金刚经》、《心经》、《维摩诘经》与《坛经》等,到底揭示了哪些真理性的认识,深刻地打动了人民的心灵?回归于经典的不同层次的剖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性的满足,而且还有更多意外的收获。

      ⒐道学精华 没有高官厚禄的老子、庄子、列子,却以其汪洋恣肆的语言魅力、不朽的博大情怀与前瞻性见解,赢得了世人的一致尊重。内圣外王的伟大理想成为中国人永恒的向往,普遍和谐的理性追求能否回应现代生活的挑战,我们拭目以待。

      ⒑圣经与西学东渐 数度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最终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华夏大地安家落户。基督宗教宣扬的爱的理念,对西方历史文化的发展的推动作用无庸置疑,东西方的碰撞反映出来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的差异,是我们应当真诚面对的问题。

      ⒒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 自由、民主、科学的精神旗帜,是现代中国思想的先行者把这一火种引入了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同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等哲人的哲学沉思,特别是毛泽东与邓小平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共同描绘了现代中国的斑斓画卷。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与参与者的我们,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省,目的在于面向未来。

      颁发证书

      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按要求提交研修论文,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颁发《北京师范大学国学博士毕业证书》;符合在职申请学位条件者,通过审查,可向研究生院推荐考试,申请博士学位。

      上课方式及学制

      学制2年半。每两个月集中授课3天,共开设11门课程,每门课24学时,总计264学时,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集中授课,最后半年并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结业论文。

      学费及报名费

      学费:全部课程费用 48000元 报名费 400元

      学 费:48000元

       

       

    • 如对本课程有任何疑问,可以拨打4006-010-211或者咨询在线老师

      预约报名

      姓名:

      *

      手机号码:

      *

      Email:

      *

      请仔细填写报考信息。信息核对准确后点击:确认报名